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共自行車:微環保漸入佳境

  • 發佈時間:2015-04-07 05:14: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工作日早上8點,家住北京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的朱女士來到附近的公共自行車站點,熟練地刷卡取出一輛紅白相間的公共自行車,融入了大都市的車水馬龍之中。

  公共自行車的出行方式,正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擇。據統計,全國已有百餘個地級以上城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車服務,不少地方還打造了方便騎行的綠道。在中國自行車協會評選的“2014年行業十大事件”中,“自行車行業迎來更好發展環境”位列第一,自行車交通體系建設已被納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考核指標體系,許多城市制定發展綠色交通的永久性措施等。

  綠色出行受垂青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公共自行車時,朱女士説,“騎車不僅環保、無污染,而且現在比以前上班準點多了。”朱女士是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家與附近的地鐵站距離較遠,走路需要近20分鐘。為了在9點之前到單位,她以往都是開車出行,但因為交通擁堵,且停車困難,時常會出現遲到狀況。半年前辦了公共自行車租賃手續後,她已經習慣於先騎幾分鐘自行車、然後再接駁地鐵通勤的出行方式。

  北京市交通委近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2年首批車輛投入運營以來,北京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規模已達4萬輛,辦卡超過28萬張,累計租車2000萬人次,租車人平均節省出行時間10至20分鐘,地鐵周邊等熱點區域日均使用週轉超過15次,初步發揮了倡導綠色出行和節能減排的效果。

  北京地鐵建國門站西北口外有個租賃點,可以停放36輛公共自行車。4月2日下午6點,記者觀察發現,15分鐘內就有8個人來取還車輛。“去附近方便實惠,還能順道鍛鍊身體”,不少市民喜歡公共自行車的理由就是這麼任性。一位正在取車的姑娘告訴記者,她是從同事那裏借的卡,準備趁著好天氣花40多分鐘騎到位於方莊的家。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認為,“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已成當下最潮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低碳理念是自行車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內涵,帶來了生活方式的變革。”

  布點需細考量

  雖然租車騎行氛圍已經漸入佳境,“微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但在滾滾車流中,公共自行車仍然只佔少數。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市民沒有選擇公共自行車的原因,他們有的説可辦租賃手續的網點不多,有的説早晚高峰經常無車可借,提到最多的是住處或上班地點附近沒有租賃點。雖然北京規定租車的第一個小時內免費,但之後每小時就得花1元錢,如果用完後不能就近及時還掉,確實是筆不小的花費。

  住房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導則》提到,公共自行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租賃點應該按照安全高效、可見性好、可達性高、成片成網、規模適度等原則布設,方便市民中短距離通勤。

  為了避免“好看不好用、叫好不叫座”,不少城市進行了相關探索。例如,廈門市海滄區啟動公共自行車系統項目時,通過座談會、網路徵集、問卷調查、現場徵集等形式,在站點設置、運作管理等方面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累計有近9萬人參與討論,3萬多條建議“浮出水面”。

  因為前期基礎打得好,當地市民對這項便民服務非常歡迎。截至3月份,剛使用1年半的海滄區公共自行車系統總騎行達344萬人次,生活區近五分之一的市民辦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3公里內的外出辦公均以公務自行車出行。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徐勇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類做法體現了全社會“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用”的思路,還培育了公眾責任和公共精神,因此收到了良好效果。

  管理有待完善

  公共自行車使用與管護的一些細節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市民王先生説,有好幾次借車後才發現車胎壞了,或者騎一段路後腳蹬子掉了,有次甚至出現剎車失靈,只能再想其他辦法。他擔心地説,現在車輛成批投放沒幾年,車況還算相對較好,如果管理、運營不好,以後可能難以持續。

  市民魏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曾在太原等多個城市使用過公共自行車,感覺非常方便,但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有一次騎到目的地時發現車鎖不能使用,為了怕被人偷走,只能尷尬地將其藏在路邊的角落裏。

  4月初的一場春雨過後,記者注意到北京地鐵4號線高米店南站外的自行車幾乎沒有人用。因為沒有雨棚,這些車輛淋得濕漉漉的;夏天太陽暴曬後,又燙得厲害,讓人只能避而遠之。

  徐勇認為,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職責,公共自行車就是其中的一種,關鍵是如何提供更加有效、群眾最需要的服務。他説,“現在的問題往往是,政府雖然出了錢,有了造血功能,但毛細血管有問題,使民眾在享受服務時卡殼了,‘血液’不能流到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好公共自行車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一方面要樹立“共同締造”理念和服務意識,讓群眾參與完善,在服務網點、服務項目、服務意識、服務品質等細節方面予以提升;另一方面,應該催生大量的服務性、競爭性社會組織,政府選購它們的好服務,通過“政府出錢+社會組織服務+市場機制”的形式,讓老百姓從中受益。

  他山之石

  法國:隨用隨騎 騎後速還

  法國政府于2007年推出“自由單車”自助租賃系統,已有約15個城市開始推出自行車自助租賃服務,超過40000輛自行車投入使用。巴黎設有1450個租車點,市區每隔200多米就有一個聯網租賃站。租車人可在自行車出租點用卡租用自行車,如果每次使用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可享受免費騎車待遇,超過半小時要逐漸加價。

  英國:短信租車 方便快捷

  英國的自行車租賃業務很發達,租賃公司遍佈全國。倫敦現有273英里的自行車道,近來推出一項便捷租車業務——通過短信來實現租車服務。註冊用戶只需給租車服務中心發送一條短信,就會收到一個開鎖密碼,通過這個密碼,用戶可以在市內任何一個租車停放處自行取車,在半小時內歸還可免收租金。當用戶到達目的地停放處只需再次發送短信,便可得到上鎖密碼。鎖車後系統會自動計時,從捆綁的銀行卡上自動劃取租車費用。

  荷蘭:歷史悠久 標準完備

  荷蘭的自行車交通具有悠久的歷史,1890年荷蘭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荷蘭全國人口1600萬,自行車擁有量高達1700萬,形成了總長3萬多公里的自行車道路網。

  荷蘭政府大力倡導自行車出行:交通部對專道的修建制定了統一標準;自行車較機動車甚至機動腳踏兩用車有絕對的道路優先使用權;公共交通與自行車交通設施連接;官員身體力行帶頭騎自行車,騎車人在交稅時還有一定減免;有專門的自行車維修點供人免費使用;鼓勵火車和自行車交通銜接,在荷蘭多數火車站旁都有自行車租賃處,憑有效火車票還能獲得一定的優惠。

  文/劉 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