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耿強:如何看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4-05 17:57:0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耿強  責任編輯:王斌

  編者按:2016年1月4日到6日,習大大在重慶調研時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産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耿強 南京大學教授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這已不是習大大第一次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早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大大就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也給之後中國經濟的改革方向指清了道路。

  如何看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的改革現狀又是如何?

    一、供給學派:

    核心是相信市場自我出清,小政府,少干預。與以下詞語經常對接:薩伊定律、供給創造需求、裏根、拉弗曲線、大規模減稅。

  為何供給會創造需求呢?是因為對市場出清的堅定信念啊,生産的目的是為了購買其他産品,而生産的産品為何一定會賣得掉變成商品呢?薩伊説:價格機制是萬能的啊,價格降到位自然就賣掉了。哪如果價格降到位,虧本了呢?薩伊説:那就説明你的生産效率低啊,優勝劣汰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激勵機制嗎?

    經濟學小詞典

    1. 薩伊定律 (Say's Law):得名自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取自1803年的其主要經濟學著作 A Treatise on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經濟學概論》)。其核心思想是供給創造自身的需求,並不會出現生産過剩和就業不足,總需求總是等於總供給。

  2. 裏根(Roland Reagon):美國第40任總統 (1981-1989),共和黨人,經濟主張包括削減政府預算以減少社會福利開支,控制貨幣供給量以降低通貨膨脹,減少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以刺激投資,放寬企業管理規章條例以減少生産成本,被稱為“裏根經濟學(Reaganomics)”。以“供給學派”為政策基石。在任期間,美國GDP從1980年的-0.3%上升至1988年4.1%,平均年增長率接近8%(以2005年美元計算);失業率從1980年的7.1%下降至1988年的5.5%;通貨膨脹從1980年的13.5%下降到1988年的4.1%;各階層居民收入都有所提高。

  3. 拉弗曲線(Laffer Curve):來自供給學派經濟學家拉弗,為裏根總統經濟顧問。拉弗曲線描繪了政府的稅收收入與稅率之間的關係,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政府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導致政府稅收收入減少。因為較高的稅率將抑制經濟的增長,使稅基減小,稅收收入下降,反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稅收收入增加。

    二、需求管理

  核心是覺得市場會失靈,政府要拯救烏合之眾,動物精神和非理性恐慌帶來的萬劫不復。與以下詞語經常對接:凱恩斯、需求創造供給、大蕭條、羅斯福、財政赤字、通貨膨脹。

  為何需要“看的見的手:政府”,進行經濟的干預或者叫宏觀調控呢?最關鍵的是對市場的不信任,或者對市場自動出清的不信任,其實是對人性的不信任。於是精英會説:我們拉你出苦海吧,改變你們的恐慌和悲觀吧。而所有短期的螺旋式下降,似乎可以通過一個外生的需求來改變。所以是需求帶動供給,或者是需求解決信心。而相應的干預成本是必須的,也是可以通過好日子進行平攤的。大多這類支援者,對市場存有些懷疑的,對完美機制有些質疑的,覺得精英和烏合之眾還是有很大差異的。畢竟,凱恩斯曾是伊頓公學出身的gay。

     經濟學小詞典

    1.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所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總需求決定總供給。

  2. 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特指1929-1933年發源於美國,並後來波及許多國家的經濟大危機。大蕭條以農産品産能過剩,價格下跌為起點,金融危機使農業衰退加劇,並間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3.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連任四屆,病逝于第四屆任期中)的總統,美國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1933年任職後,推行一系列經濟政策,被稱為羅斯福新政(The Roosevelt New Deal)。核心三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稱三R新政。新政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開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模式。

  三、産能過剩

  無論是需求管理、還是供給學派;在正規西方經濟學主流學術期刊中,很難找到有關産能過剩的專業文獻。原因是啥呢?沒有産能過剩,哪來的競爭呢?産能長期過剩,或者僵屍企業死而不僵,如果是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不會有的。一定是有扭曲了自負盈虧的制度背景所在。請問飯店産能過剩嗎?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裏根等供給學派似乎不太一樣。

  我們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去産能過剩,關僵屍企業。由於這些過剩和無效産能形成的機理,無法排除各種扭曲和補貼,那麼去掉他們,也需要從政府行為的角度來看其效果了。

  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相關行政收費,強調産業政策要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