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改革:精準佈局宏觀調控

  • 發佈時間:2016-02-18 15:22:0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 201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是美國的1.75倍

  - 2016年中國將面臨增速放緩和資産價值下降的雙重壓力

  - 佈局調控型政策要基於市場效率結構和利益導向進行安排

  當前,世界經濟運作態勢分化,表現不一,但國際産能合作、資産風險管理和品質效益導向,是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2015年全年,我國GDP增速為6.9%,表現出經濟新常態所要求的穩增長、調結構的良好局面。但經濟中的結構性壓力也在不斷加大,高杠桿、過剩産能和非意願庫存成為不得不著力解決的系統性風險,中國經濟在新常態運作和風險管理的矛盾中追求平衡與效率。當前,在經濟運作、宏觀政策、體制改革方面體現出一系列的新變化。而同在這個時期,美國啟動了加息進程,經濟政策整體回歸常態化。

  為此,我們應著手構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調控框架,並以創新財政政策作為首要環節,更好地運用改革手段,提高政策效率。

供給側改革:精準佈局宏觀調控

  

 1、增速穩、結構優、就業好、動力強:

  經濟增長目標基本實現

  【數據】

  2015年,我國的GDP增速為6.9%,基本上實現了中央和國務院所確定經濟增長目標,實現新增就業1312萬人,通貨膨脹率控制在1.4%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達7.4%,三大産業的比例為9:0.5:50.5,第三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産業,並佔據主導地位。

  從2015年的經濟運作情況看,我國經濟突出表現為增速穩、結構優、就業好、動力強、國際化等五個方面的特徵。

  從增速看,2015年宏觀經濟的平均增速為6.9%,GDP規模為676708億元,約合10.8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總量為16.4萬億美元,中國GDP總量約相應于美國的66%。而從GDP的增量來看,中國2015年的增量約為7500億美元,而美國則僅為4300億美元,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是美國的1.75倍。

  從結構看,2015年我國産業結構比例關係表現為9:40.5:50.5,第三産業已經佔據國民經濟的主體地位,並較第二産業高出10個百分點;在城鄉結構上,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達56.1%,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2.73,比2014年縮小0.02;在動力結構上,2015年資本形成額、最終消費和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66.4%、32.3%和1.3%,最終消費在GDP增長中發揮了支柱性的作用,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在區域結構上,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明顯縮小;而在居民收入結構上,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較2013年的0.473和2014年的0.469明顯減少,居民間收入差距明顯縮小。

  從就業看,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就業形勢的穩中有好,2015年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統為30.6%,較2013年的31.2%和2014年的31%持續明顯下降,在居民收入達到3500美元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同時,消費結構也遠超中等收入國家的標準,勞動者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