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經濟穩增長提品質 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成關鍵
- 發佈時間:2015-12-07 16:40:30 來源:中央電視臺 責任編輯:王斌
按照每年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入倒計時。近期,“供給側改革”被高層頻頻提及,也在各大媒體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瞻中高頻率出現。
依據新近發佈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實體經濟依然疲弱。相關專家學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經濟進入結構轉換期是“十三五”期間最大的特徵,新的增長動能緩慢形成。
經濟增長穩中求進 提品質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雪燕在談到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以及備受關注的十三五經濟增長目標時表示,“十三五規劃建議稿中提到,‘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政府對增長有底線要求。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通過這兩個數字可以倒推出經濟增長的底線目標在6.5%以上。”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5年年會”上也曾提到,從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翻番”的要求來看,如果2015年GDP增速實現7%,“十三五”期間的年均GDP增速必須達到6.56%,即6.5%左右是底線。
劉雪燕對此表示,這個經濟增長目標,更大程度上將作為參考性的指標。目前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偏大,穩增長目標就要靠前提,中國不允許休克式調整結構。在當前的轉型和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長的品質更為重要。
近年來高層對經濟增長品質的重視遠勝速度。習近平在幾次座談會上都強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據專家預測,明年工作總基調可能仍是“穩中求進”,政策將配合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穩增長的需要。
劉雪燕表示,“如果強調經濟品質提高的話,短期內(兩三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增長速度有一些抑製作用,包括剝離過剩産能、壓制一些傳統行業的發展都可能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但是質和量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長期來看隨著結構的調整,速度會隨之提高。”
加大結構性改革 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有關專家表示,“十三五”主要是解決經濟不協調、不可持續、不平衡的問題。李克強總理在邀請經濟工作專家到中南海座談時,就提出要從供需兩端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
全要素生産率,即生産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利用的效率。劉雪燕表示,穩增長提品質的關鍵是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很多改革措施是圍繞全要素生産率去做的,未來5年官方穩定經濟增長政策會更多寓于改革之中,改革需以市場化為原則,更加重視調整供給面,加快淘汰“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産能。此外,加快人口流動、技術創新等政策也是在改善全要素勞動生産率。
劉雪燕進一步解釋,“人口流動指的是從農業人口向第二産、第三産轉移,包括從二産、三産內部效率較低的部門向高效率部門流動,這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全要素生産率。加快一些傳統産業的破産重組、農村的土地改革等,也是在盤活生産要素,提高利用效率。我們現在説的治理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産能的調整等,都是為了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此外,即將全面放開的二胎政策對勞動人口的影響到十幾年以後才能顯現,所以利用延遲退休年齡來增加勞動人口的投入,也是提高潛在增長率的一個舉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下一步如果中國把正在試點之中的自貿區改革等推廣到全國,對中國全要素勞動生産率的年度貢獻可達到0.8%,把包括戶籍制度改革在內的社會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和落實,全要素勞動生産率可再提高1.3個百分點。
劉雪燕表示,“經濟潛在增長率是一個理論上的值,是一個不可驗證的值,據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學者對十三五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估計,大概是6.5%到7%之間,國外的研究機構在6%到6.5%之間,甚至更低一些,主要是使用的估計方法不同造成的。‘十三五’底線目標的設定符合中國經濟潛在增長能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