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高速增長中蘊含著新變化新亮點新動能

  • 發佈時間:2015-10-23 09:42:4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繼續調整分化,經濟增長持續低迷,我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保持戰略定力,加大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政策力度,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大定向調控力度,促進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的平衡協調,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動力轉換逐步加快,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經濟仍處於合理區間,“穩”的態勢沒有變動,“進”的勢頭沒有減弱,“轉”的進程沒有停頓,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要主動認識和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正確看待經濟運作中出現的新現象和新變化,增強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一、“穩”的態勢沒有變動

  經濟增速緩中趨穩。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達到487774億元,同比增長6.9%。第三季度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比一、二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經濟增速降幅明顯收窄。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新興經濟體增速明顯放緩,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情況下,我國取得這樣的增速實屬不易。前三季度的增速依然處在7%左右的合理區間,由此形成的增量仍然很大,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依然強勁。

  居民消費價格平穩。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漲幅相對平穩,與上半年基本持平。從各月走勢看,1—8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處於0.8%—2.0%之間,9月份又回落到1.6%。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七升一降”,總體平穩,其中食品、能源價格受外部因素影響漲跌互現、波動較大。剔除上述兩項之後,核心居民消費價格各月波動幅度不超過0.5個百分點,更加平穩。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推進創業創新,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三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9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5.2%左右,勞動力市場求人倍率繼續超過1。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與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新增勞動力就業壓力減弱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和結構調整的加快,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不斷增強。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高於經濟增速0.8個百分點。自2014年發佈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結果以來,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已連續7個季度超過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前9個月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實際增長8.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城鎮1.3個百分點。

  二、“進”的勢頭沒有減弱

  服務業發展增勢持續。前三季度,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比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快1.5個百分點,比第二産業增速快2.4個百分點,連續13個季度實現“雙超越”;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1.4%,高於第二産業10.8個百分點。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推動下,我國服務業技術、管理、市場和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前9個月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過10萬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由此帶動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46%。服務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遠高於貨物貿易,對提升我國製造業價值鏈發揮了重要作用。

  製造業水準不斷升級。在傳統比較優勢減弱的同時, 隨著“網際網路+”、跨境電商、智慧製造等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引入,傳統製造業煥發新活力。汽車、家電、機械等傳統行業加速擁抱網際網路,製造服務化和跨界融合趨勢更趨明顯。部分企業開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眾包研發模式,新産品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明顯增強。智慧化生産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約5.6萬台,約佔全球1/4。

  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增強。隨著居民收入水準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三季度各月同比和環比均呈現小幅上行態勢。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4%,比去年同期提高9.3個百分點。消費結構調整態勢明顯,健康、旅遊、娛樂等服務性消費熱點持續升溫,消費需求潛力進一步釋放,以網購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流通”拉動消費增長的作用越發顯現,前9個月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25914億元,同比增長36.2%,已連續19個月保持在35%以上的增速。

  科技創新的作用持續提升。隨著我國創新要素的不斷累積和活力釋放,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提升。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超過2%,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企業技術研發能力穩步提高,高鐵、航太、深潛、超級電腦等一批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基因檢測、醫療器械、機器人、衛星導航等新興産業加快成長,前三季度高技術産業增長10.4%,增速比工業高4.2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11.6%。

  三、“轉”的進程沒有停頓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活發展動能。這一輪創業創新活動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推動技術、人才和資金等高端生産要素的聚集,催生一大批需求導向和大眾參與的創新型企業。百度、阿裏、騰訊、京東等已成為全球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傳統企業“觸網”,深化線上線下(O2O)融合,眾籌、眾包、眾扶、眾創等雙創支撐平臺加快發展。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激發了大眾創業活力,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315.9萬家,同比增長19.3%,其中三季度平均每天新增1.2萬家。

  增加公共産品供給廣泛惠及民生。加快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既穩增長,又惠民生,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前三季度棚戶區改造開工524萬套,已完成全年目標的90%,城鎮中低收入人群 “住有所居”的狀況進一步改善。中西部鐵路投資建設力度加大,截至9月末,全國鐵路完成投資4919億元,中西部鐵路佔71.4%。172個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計開工73個。高速寬頻網路建設加速,提速降費持續推進。隨著交通、資訊基礎設施網路的不斷改善,各類公共服務覆蓋範圍擴大,可及性提高,有效改善了民生,促進了商品、資本、資訊、人才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動能。

  體制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進一步改善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積極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稅負。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存款利率上限放大到1.5倍,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取得突破,資本賬戶雙向開放程度進一步擴大。金融行業準入限制不斷放寬,5家民營銀行獲批開業,眾籌、移動支付網際網路金融不斷壯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相關意見發佈實施。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增強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雙向開放推向更高水準。我國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加工貿易比重逐步縮小,服務貿易快速增長,中國的産品和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持續提升。前三季度,加工貿易比重下降到34.7%,服務貿易增長13%左右。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繼續擴大,儘管製造業外商投資步伐有所放緩,但服務業投資保持相對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949億美元,同比增長8.6%。“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對外投資快速增長,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我國發起成立亞投行,啟動運營絲路基金,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全面認識經濟運作的新變化和新現象

  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關鍵期,短期和長期因素相互交織,總量和結構問題相互疊加,國際和國內經濟相互影響,形勢的複雜性、關聯性、不確定性超過以往。一些原有的比例關係被打破,新的平衡關係需要重建。在這種情況下,要全面地、辯證地認識經濟運作中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和新現象。

  經濟短期放緩不改長期向好趨勢。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經濟增長階段和動力轉換的必然結果。從國際經驗比較看,絕大多數經歷過高速增長的經濟體,到第四個10年經濟增速都低於4%,我國仍能保持7%左右的增長率,表明我國經濟仍具有很強的韌性、發展潛力和迴旋空間。從中長期趨勢看,我國有條件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一是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本世紀初,我國的R&D投入在全球僅排名第九,而2012年我國R&D投入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R&D投入的第二大國。2013年,我國已成為全球三種專利的授權量最多的國家。2014年,我國R&D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2.1%,超過歐盟當年的平均水準。隨著我國科技投入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創新驅動將逐步替代要素驅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二是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品質紅利轉換。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高等教育年畢業生數量最多的國家,2014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超過700萬,勞動年齡人口和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達到9.6年和12.7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超過1.2億,這一數量接近於日本總人口。高素質勞動力隊伍的形成,不僅有利於抵償人口數量紅利的衰減,也有利於提高我國的人力資本積累水準,為邁向中高端水準儲備更多的中高端人才。三是挖掘傳統動力的空間廣闊。目前,我國城鎮住房成套率不足80%;每千人汽車擁有量100輛左右,僅相當於美國的1/8、德國的1/6和南韓的1/3;單位勞動力固定資本存量不足美國的20%。挖掘房地産、汽車等傳統領域的潛力,加快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仍可以打開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巨大空間。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做出戰略部署,改革步伐明顯加快,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國有企業、投融資體制、財稅金融體制等牽動全局的改革,將釋放更大的制度紅利,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指標關係調整反映經濟轉型升級動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表像上看是經濟增速放緩,但本質上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動力轉換。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變數之間的關係會發生明顯變化,事實上是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力轉換的具體體現。例如,用電量與經濟增速相關性減弱,有人據此質疑經濟數據品質,但卻忽視了産業結構升級和能效提升的作用。隨著服務業比重提高、高耗能行業增速大幅下滑,用電彈性系數會明顯下降,前三季度我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降至0.12左右。從國際經驗看,日本等典型追趕型經濟體在轉型期間都出現了電力消費彈性系數明顯下降的情形。再如,貨運量與經濟增速之間的相關性下降,主要是重化工業産能過剩、能源結構和運輸方式調整的結果。隨著我國重化工業産品需求達到或接近峰值,對煤炭、鐵礦石等大宗能礦産品的需求明顯收縮,鐵路、海運等運輸量也隨之下降。又如,有人質疑我國全要素生産率下降過快、總體偏低,但事實上近年來在勞動力和資本積累持續放緩的同時,我國全要素生産率增速已出現止跌回升態勢。根據最新測算結果,1978—2014年我國全要素生産率年均增長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金融危機後我國的全要素生産率增速一度有所下滑,但近兩年來逐步回升至接近2%的水準,保持了技術追趕的態勢。隨著增長階段的轉換,全要素生産率提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資本市場短期波動有利釋放風險和完善機制。6月下旬以來的我國股市連續大幅調整,有關部門採取一些臨時性的救市措施,避免了市場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確保了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從長期看,資本市場走勢和經濟基本面密切相關。但由於流動性、市場信心和投機等因素的作用,資本市場短期往往會背離基本面,甚至出現較大的起伏。這種動態調整,客觀上説是市場經濟運作的一部分,是市場價格發現機制的一種體現。通過調整,可以及時糾正錯誤和釋放風險,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次股市調整和救市過程也暴露了監管機制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之處,值得認真總結和反思。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股票市場的成熟過程,其實都是面對市場大幅調整中不斷糾正和完善的過程。這一輪股票市場大幅調整和政府積極應對,有利於局部風險的釋放,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市場經濟運作的內在規律,積累市場監管經驗,增強風險意識,有利於推動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和政策完善,以實現動態的、全局的、更長時期的市場穩定。

  中國與世界互動效應增強需要相互調適。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已佔全球的13%左右,近年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保持在20%以上,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我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經濟發展不僅受到國際環境的多方面影響,同時還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多種渠道關聯影響到世界經濟。隨著中國經濟的外溢效應逐步顯現,國際社會對我國市場變動的關注度和敏感性也明顯提高。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國在相當程度上發揮了重要的穩定作用。今年6月下旬以來的國內資本市場波動,8月11日匯率形成機制調整,都引起了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這也表明,隨著我國經濟體量的增大,國內經濟形勢和市場變化的對外影響也在加大,我國與世界經濟的互動效應正在增強。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國際社會也需要適應這種變化。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的韌性、潛力和迴旋空間巨大,但對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要有足夠的認識。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部署,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動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充分調動各方面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努力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王一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