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銀行拿什麼 支援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1-30 09:08: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供給側改革是最近熱詞。上周國務院發佈的66號文從各個方面對供給側改革給出了具體意見,其中關於銀行有這麼一條:鼓勵商業銀行發展創新型非抵押類貸款模式,發展融資擔保機構。

  和投資銀行幫助客戶從無到有構建一張資産負債表有所不同,商業銀行其實一直在和客戶的資産負債表打交道。銀行貸款和各種融資工具是客戶的負債,而發放貸款的基礎和根本邏輯,則是客戶有一塊資産能在未來償還這些負債。如果不考慮直接融資對銀行業務分流的話,這個邏輯可以從農業時代一直管到後工業時代,所有的銀行風險業務概莫能外。

  但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個邏輯不管用了。因為儘管以往的經濟週期也經歷過總供給的變化,但是在新水準上穩定下來的總供給,仍然是以實物形態的産品供應為主。對應到微觀層面的企業行為,這就只是一輪新的投資週期,商業銀行可以在其中鎖定新的資産,繼續為客戶提供融資。但這一次以網際網路和新技術為代表的總供給變化,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各種服務模式和技術手段的興起,而不是新的生産線逐步投産。

  在現實中,新的變化也已經和過去劃清界限。新的企業和行業不再依靠投資驅動去擴大市場鎖定客戶,反而是輕資産模式在各個行業中大行其道。事實上,在很多行業和企業裏,最具價值的資産已經不再是傳統報表中所體現出的各種固定資産、現金或者股權,而是人與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傳統上圍繞企業報表開展業務的商業銀行怎麼辦?沒有成型的報表,意味著支援商業銀行風險業務根基的基礎資産沒有著落,銀行怎樣去給企業估值?如何為服務定價?

  過去幾年中,整個行業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銀行在新産業中的作用可能相當有限這一事實。66號文中關於商業銀行的這條意見,也集中體現了銀行業面對供給側變化力不從心的現狀——鼓勵非抵押類貸款模式,不能從根本上為銀行的融資行為最終鎖定基礎資産,事實上很多新産業非但沒有基礎資産,連最初的現金流恐怕也是負的;發展融資擔保將問題隔離在了銀行體系之外,但擔保公司就能做好這“無米之炊”嗎?

  更多有遠見的銀行實際已經在探索出路。雖然整個金融市場仍然在堅持最嚴格的分業監管框架,但很多銀行已經在體制和機制上將“投商行一體化”思路貫徹到了一線業務之中。不過從實際情況看,商業銀行更多地將這種業務聯動用在了傳統和存量的客戶上,而不是前沿的産業和行業。換句話説,商業銀行在整個供給側改革中只是一個被動的跟隨者角色,不會是也不可能是一馬當先的先頭部隊。

  作為跟隨者,最麻煩的問題莫過於沒有方向可跟。儘管理論上講,如果供給側改革成功實現,供給曲線整體平移之後,困擾商業銀行多年的過剩産能和融資平臺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只是,供給曲線整體平移的催化劑在哪呢?(記者 羅克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