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外媒:本輪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並非“中國製造”

  • 發佈時間:2015-08-28 20:25: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徽遠  責任編輯:張少雷

  近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蕩,有些觀點稱中國是“導火索”,但更多權威境外媒體和機構專家分析指出,美聯儲加息預期及全球經濟低迷才是市場動蕩根源。同時,部分專家認為,目前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過於擔憂,事實上中國經濟表現比市場想像的好,且中國政府擁有全面把控局勢的能力和工具。

  眾多境外權威媒體和專家指出,將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歸咎於中國純屬無稽之談

  《華爾街日報》等媒體認為,造成當前困境的潛在根源在於,美聯儲及全球其他央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推動股市及債市上漲,未能有效刺激經濟強勁增長。之前股價的快速上漲是一種泡沫,一旦利率回歸正常,泡沫必然破裂。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表示,全球低迷的經濟現狀是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根本原因。經濟不景氣,金融市場上的細小變化都會引發恐慌,從而在全球市場上産生放大效應,因此不能歸咎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與此同時,大多數觀點認為,本輪全球市場動蕩不會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英國《經濟學人》認為,接受了先前危機教訓後,新興市場目前具備更多抵禦風險的能力,如擁有更多可用的宏觀政策工具、外匯儲備更充足、銀行體系更穩健、國內儲蓄基礎更好等。因此,發生大範圍金融風險的根源不存在。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于爾根?康得拉指出,1997年之後,亞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將此次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與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具有誤導性。當年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資産期限錯配,現在這些因素大多不存在了。

  中國經濟表現好于市場預期,中國政府有足夠能力應對各種挑戰

  近兩天,眾多境外媒體都表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擔憂情緒顯然被誇大了,中國經濟並無危機。

  第一,中國股市表現並不能與中國經濟真實情況劃等號。《紐約時報》指出,有少數觀點認為中國金融和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速大幅低於政府所報告的上半年7%的增速。中國工資水準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非農領域創造的新增就業機會好于近期任何年份,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亦穩步增長,這些並非經濟走向硬著陸的景象。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認為,股市表現與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出現背離,經濟狀況遠好于股市表現。

  第二,中國經濟的短期起伏難以掩蓋中長期發展潛力。美國《財政時報》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關鍵轉型中,從以工業生産為基礎向服務業發揮更重要作用轉變。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服務業和消費在增長。彭博公司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分析説,要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因為中國有著巨大潛力,如大量的資源、受過良好教育的工人等。

  第三,中國政府有足夠能力把控複雜經濟局勢。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姚樹潔指出,中國政府對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判斷是正確的。中國政府思路清晰,具備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前景不會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