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俄羅斯為何走不出能源依賴症

  • 發佈時間:2014-12-25 10: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韓哲 趙毅波 李烝 製圖  責任編輯:王斌

  “成也罷、敗也罷,一切只因能源!”在又一次進入因油價大跌而導致的經濟困境之後,俄羅斯人已經意識到,能源既可以支撐起成為國家富強的大業,也能變成民族復興的拖累。悖論的是,俄羅斯人並非直到現在才明白這一顛撲不破的道理:受制于歷史流毒、改革動力不足,又貪圖能源價格高漲的一時安逸,能源業一家獨大的畸形經濟結構從前蘇聯時代一直遺留至今。對於誓言國家復興的俄羅斯領導人來説,現在已經沒有退路,是時候動真格的了!

  歷史:前蘇聯經濟結構畸形延續至今

  在過去4個月間,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110多美元降至50多美元,導致俄羅斯股市、匯市、債市普遍重挫。尤其是盧布匯率,在今年內已經貶值了50%,進一步推高了國內已經高位運作的物價。目前俄羅斯通脹率高達9.1%,俄央行預計明年初可能達到兩位數。

  俄羅斯政府已經全面開火拯救盧布以及該國經濟,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月18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普京再次強調,“顯然,造成現狀的主因是外部因素,主要是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但需要指出,我們沒有完成經濟多元化計劃。”

  這不是第一次,俄羅斯領導人已經多次強調要調整經濟結構了。早在前蘇聯解體前後,曾任前蘇聯高官、現任哈薩克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就意識到過度依賴能源出口所隱含的風險。在被葉利欽推上權力頂峰後,普京也多次強調要加快經濟轉型。這種呼聲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也曾出現。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難走出能源依賴症呢?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副主任劉華芹認為,俄羅斯對能源結構的高度依賴是從前蘇聯時期到現在一以貫之的。在獨立之前,經互會統籌著前蘇聯和東歐諸國的生産力分配,跟烏克蘭等不同,目前的俄羅斯境內主要是負責能源出口。前蘇聯解體後,經互會也解散了,導致俄羅斯在能源業之外的其他産業上生産力嚴重不足,這種畸形的産業結構一直延續到現在。

  能源依賴症又稱荷蘭病,指一國的某一初級産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衰落的現象。上世紀北海石油發現後,現代化的荷蘭經濟結構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倒退苗頭。目前,被公認不同程度患上荷蘭病的包括巴西、澳大利亞、哈薩克等國家。

  內因:堅持能源外交 政治動力不足

  “對於一個大國來説,經濟轉型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一般都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才進行經濟轉型,此時已經難度非常大了。尤其對於俄羅斯來説,有著豐富的資源稟賦,很難放棄其資源優勢”,劉華芹説。

  專家認為,俄羅斯多年來走不出能源依賴症的一大原因在於,能源對政府的政治意義非常強大,導致政府並不願冒險削弱能源行業。

  《俄羅斯2020年前能源戰略》寫道,俄羅斯擁有巨大的能源儲量和實力強大的燃料動力綜合體,這是俄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推行內外政策的工具。一個國家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俄羅斯政府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通過能源國有化政策給政府財政帶來了巨大收入,同時重視利用能源作為政治武器開展能源外交,這就使得能源對俄政府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俄羅斯領導人又呼籲調整經濟結構,降低對能源的依賴,某種程度上這是個悖論”,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孫薇説。

  外因:能源市場一度繁榮遲滯改革

  劉華芹強調,普京任內的一大貢獻在於建立了政府穩定基金。這一基金成立於2003年,其後因石油市場的繁榮而迅速壯大,規模達數千億美元,用於為保障社會平穩托底以及在經濟狀況惡化時實施緊急救助。

  但另一方面,能源市場的繁榮也增加了能源改革的惰性。

  “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國際能源價格開始上漲,其後多年之內由於能源業利潤豐厚,俄羅斯該行業等於搭了順風車,尤其是原油價格的上漲導致企業不願在深加工上繼續增加投入,而是直接出口原油,導致創新能力發展不足”,孫薇説。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能源市場經歷了多年的繁榮局面,普京借此將俄羅斯重新帶回世界大國行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能源價格一落千丈,但由於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逆勢增長,石油需求旺盛,油價不久之後觸底回升,客觀上也推動了能源出口國的經濟復蘇。

  根源:市場發育不足 企業不願投資創新

  俄羅斯政府此前曾出臺多部文件、規劃要求推動經濟轉型,其中的代表是2003年出臺的《俄羅斯2020年前能源戰略》以及2009年制定的《俄羅斯2030年前能源戰略》。

  孫薇認為,俄羅斯領導人多次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在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興建了一些科技園區,在資本市場上也試了不少改革,但由於經費不足、人才流失等原因,政策效果並不理想。如果要轉變能源業一家獨大的局面,還需要更高的投入。

  劉華芹認為,俄羅斯多年來在經濟體制改革、市場開放上進展緩慢,導致市場發育不足,能源大佬在盈利之後往往不在國內投資于科技創新,而是選擇去投資移民。畢竟,發展創新型經濟是需要有機制保障的,是需要機制體制來鼓勵創新的。而普京2012年擔任總統後政府班底缺少經濟學家,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普京在成為俄羅斯領導人後認為能源是經濟支柱,必須掌握在國家手裏,因而實行了國有化政策,但後來也發現這一政策是有弊病的。在2007-2008年,俄羅斯政府提出了不少改革政策,比如非國有化,但很快趕上了國際金融危機,民間資本力量受到重創,私有化戰略其實是破産了”,劉華芹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