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中國流動人口約2.3億 美媒稱戶籍改革應更大膽

  • 發佈時間:2014-12-19 10:49: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資料圖片:戶籍改革將為農民工子女提供更多受教育機會(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道 外媒稱,儘管中國正在努力取消數十年來對農村人口遷徙的限制,但最新研究報告説,未來10年,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國內人口遷徙將達到危險水準。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17日報道,中國多年來一直都在推動城鎮化,在13億人口中,46%的人仍生活在農村。但當局同時希望通過戶籍制度控制這個過程,防止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戶籍制度把醫療、養老等福利與個人的出生地掛鉤。

  北京承諾逐步修改戶籍制度,但美國保爾森研究所今天發佈的報告説,要防止人口定時炸彈爆炸,必須進行更大膽、更迅速的改革。

  報告作者、華盛頓大學教授陳金永説,最關鍵的一步是放開中國所有城市、特別是大型城市的戶口,這些城市一直拒絕向進城農民打開大門。

  報告説:“關鍵的是,不論城市的大小,在所有城市進行戶籍改革,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型城市。這是因為,特大型城市是中國大部分流動人口(包括大量的非本地戶籍大學畢業生)的聚集地,也是工作機會最多的地方。”

  戶籍制度始於上世紀50年代,它阻礙了遷徙到城市的農村人口正式成為城市居民,也因此阻礙了他們享受本地的福利,如醫療和公共教育等。改戶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外來人口在城裏只能像二等公民一樣生活。

  如今,中國的“流動人口”約為2.3億。報告説,未來10年,這個“二等公民”群體的數量可能增長到3億人,“給中國的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威脅”。

  今年,中國承諾對戶籍制度進行一些改革,首先放開一些小城鎮的限制。對於那些想去大城市生活的人來説,還是有很多苛刻的要求,但對農村人來説,這些大城市通常也更具吸引力。

  但陳金永認為,這些措施太保守了,意味著取消戶籍制度或許需要30到40年。這也與中國真實的人口遷移模式相矛盾,真正的模式是,農村人想向大城市遷徙,找到更好的工作,享受更好的基礎設施和投資。

  陳金永建議,用15年的時間完成這項改革,首先給外來大學畢業生、專業人才、技術人員和商業經理人辦理城市戶口。接下來,再把放開戶籍擴大到低技術技能的農民工。

  作者反駁了對戶籍改革可能帶來財政壓力的擔憂,這個問題是地方政府遲遲不願作出實質性改革的原因之一。

  他説:“在短期內,更全面的戶籍改革對公共支出的壓力,不會像很多人預測的那麼大。儘管必須考慮城鎮化的‘成本’,但戶籍改革帶來的巨大經濟紅利也同樣重要。”

  他還説:“農民在城裏工作産生的價值,遠大於因此增加的公共服務成本。這些價值遠遠超過了城鎮化的成本和這些人的工資。”

  此外,作者建議,首先對受過更好教育的高收入外來人口放開戶籍制度,可以讓地方政府更輕鬆地應對因人口增加帶來的額外開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