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法媒:中國戶籍改革傳來好聲音 藩籬正被打破

  • 發佈時間:2014-08-04 10:52:45  來源:國際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新網8月1日電 一直以來難以破冰的中國戶籍改革,就要有大動作了。國務院近日發文指出,中國將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分類,所有國民統一登記為居民。法國《歐洲時報》1日文章稱,這意味著,“統治”了中國大半個世紀的戶籍藩籬正被打破,中國從戶口層面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農民也能享受“城裏人”的待遇了。

  出於物資匱乏原因和治安目的,中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確立城鄉二元戶籍制,在最嚴苛時,城鄉之間的遷徙受到嚴格控制,人們想去哪生活,沒有選擇的自由。當時城裏的條件比農村優越,但鄉下人對城裏人的生活,只有嚮往的份。有的人天生就是城裏人,而有的人天生就是低一等的“農村戶口”。改革開放後,戶籍制度變得相對寬鬆,城市對勞動力的極大需求,催生了農民工進城打工潮,但人雖進了城,身份卻無法改變,也無權享受城市福利。

  在中國加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戶籍制度的制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東部沿海一些製造業發達的城市,外來人口甚至已經超過戶籍人口,他們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卻無法在當地紮根落戶,從精神角度看,加劇社會不平等,撕裂社會;從經濟角度看,制約城鎮化水準,抑制經濟消費,不利於第三産業的發展和經濟轉型;從管理角度看,增加流動人口管理成本,不利於“維穩”。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的“殘留”,在市場經濟時代已經顯得多麼不合時宜。

  而按照戶籍新政,進城務工人員如有意願,可以根據所在城市的規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實現“差別化的落戶”,這也是基於各類城市的實際承載力設計的漸進式放開方案。落了戶之後,戶籍主要起到人口管理的基本功能,以前與戶籍掛鉤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剝離出來,這無疑對政府轉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公共服務的絕對均等化,繳稅多、對城市貢獻大的群體,所享受的福利程度、範圍會更有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農民即便在城里落了戶,他們的土地權益仍可得到保留,因為文件規定“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眾所週知,與城鎮毗鄰的農村土地,近幾年價值一路攀升,相當於農民用一輩子積累的“資産”,也是他們在這個時代可以享受的不多的“紅利”。一些地方政府在徵地中逼迫農民進行廉價置換,那無疑是對農民的又一次剝奪。戶籍新政對弱勢群體權益的強調,更加彰顯了公正、公平精神。

  戶籍新政還有一個吸引輿論的亮點,就是特大城市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目前,深圳、廣州、上海等城市都已經開始實行積分落戶,而北京“將總結上海等地經驗,及時出臺積分落戶制度”。北京近年不斷收緊“京戶指標”,有限的名額優先提供給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國企,形成“落戶特權”;另外,剛進社會的應屆畢業生擁有落戶優先權,而更有經驗的成熟員工卻無緣享受。

  這些“奇特”的落戶規矩,製造了極大的社會不公。而積分制若實施,意味著“北漂”群體面前新打開一扇窗,他們也可以憑藉能力、綜合素質參與到更加公開透明中國戶籍改革的理想狀態是,人們無論選擇到哪生活,都差不多,不會額外産生種種不便、增加種種成本。這就是公平、自由,以及相隨而來的社會生産力解放、城鎮化潛力釋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