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投融資方式可以多樣化
- 發佈時間:2014-12-05 00:30: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張茉楠
日前,籌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首次代表會在中國昆明舉行,亞投行作為創新的多邊合作平臺,將本著“開放、普惠”原則促進亞洲金融合作。未來亞投行將發揮投融資杠桿效應,支援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從當今全球經濟發展格局看,區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但基礎設施發展水準低、缺乏互聯互通問題是制約發展的一大瓶頸。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於經濟增長,無論在質還是量上均低於國際標準,已經對亞洲經濟發展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制約。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未來10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22萬億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億美元基礎設施資金。而2013年中、日、韓以外亞洲GDP總額才只有約8萬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低收入國家資本形成率佔GDP比重僅為1/4左右,其中用於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資金僅為20%左右,約4000億美元,融資存在巨大缺口。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的主要機構——亞洲開發銀行2013年僅提供210億美元貸款,即使把世界銀行集團、發達國家等都考慮在內,資金缺口依然難以得到彌補。
與之相悖的是,亞洲儲蓄資金豐厚,外匯儲備存量巨大。截至今年6月,亞洲外匯儲備總額達7.47萬億美元,再次創造新紀錄。中國外匯儲備近4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但投資領域和渠道依然比較狹窄。事實上,在過去的數十年裏,亞洲的大量儲備和儲蓄資金都流至美國或歐洲的國際債券市場,而本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還難以有效滿足。
目前,世行和亞行等多邊開發機構主要致力於全球和區域範圍內的減貧,投向亞洲域內基礎設施的資金非常有限。亞洲開發銀行2013年僅提供210億美元貸款,即使把世界銀行集團、發達國家ODA(官方開發援助)等都考慮在內,資金缺口依然很大。另外,由於資本的逐利性,全球私人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投資則主要流向發達國家的成熟資産,包括亞洲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始終難以得到真正填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跨區域互聯互通與國家內部的大型建設項目不同,區域或次區域的互聯互通項目,如討論多年的“泛亞公路”、“泛亞鐵路”等,由於涉及多個國家、投資額巨大、較長時期內看不到回報,一直難以推動,只有在多邊開發機構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下才有實現的可能。
為增大基礎設施所必需的“資金池”,中國倡議發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作為創新的多邊合作平臺,將本著“開放、普惠”原則促進亞洲金融合作,中國歡迎有意願的亞洲國家參與籌建。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亞投行投融資方式可以多樣化,比如,已有的投資基金可以為基礎設施融資發揮更大作用,也可以發行長期債券或設立各種創新融資工具,還可以積極推進PPP模式,增強基礎設施項目對於私人部門投資者的吸引力,廣泛動員金融機構,如基金、銀行、開發銀行積極參與。而對一些投資金額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可以通過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本國政府財政資金、外國ODA、本國企業及金融機構的“聯合融資”方式予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