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自貿區市場環境是民企最大利好

  • 發佈時間:2014-10-15 00:29:4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運作以來,一年多的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雖然名為自由貿易區,但上海自貿區的性質和使命卻遠非傳統的或國外的自由貿易園區所能比擬。事實上,上海自貿區承擔著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啟動的新一輪改革開放探路的重擔。

  雖然表面看來上海自貿區與民營企業沒有直接關聯,但實際上它的兩方面試驗恰恰是民營企業最大的政策利好。這種利好並非簡單的稅收優惠或是補貼扶持,而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上海自貿區一年多的實踐來看,這種利好正在加速顯現出來,並將在全國的複製推廣中展現出巨大的能量。

  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分別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上海自貿區以擴大開放為根本,尤其是對外資的市場準入為核心,並率先引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一年多來,在上海自貿區新設的1400多家外資企業中,90%屬於清單之外。2014版負面清單的具體管理措施就從190項縮減為139項,調整率達到26.8%。與此對應,在2013年發佈的23項服務業領域的開放措施基礎上,2014年進一步提出了涵蓋18個國民經濟大類的31條開放措施。目前每個月就有190家左右的外資企業在區內註冊,佔新入駐企業總數的23%。然而對外資的開放並不僅限于準入門檻的降低,更在於開放帶動了相應管理制度的變化。借助於負面清單的備案制管理,自貿區管理部門對新設投資的審批時間大大縮短,鼓勵了外資企業以及內資企業在自貿區內開展投資。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上海自貿區的開放自然而然帶動了它的另一個使命,即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上海自貿區不同於以往的經濟特區或開發區,它不是搞政策特區或稅收洼地,而是簡政放權,創新管理制度,改革經濟體制。正是對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探索,又進一步激發了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制定。負面清單即對企業來説法不禁止即可為,而政府的權力清單是法有授權方可為,責任清單則是法有約定必須為。制定政府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不僅是科學劃分市場和政府邊界的有效舉措,也是行政體制改革乃至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民營企業來説,最擔心的就是政府權力的無限制擴張,干涉市場力量的運作或侵犯企業的權力和資源。而上海自貿區迄今為止在政府權力和責任管理上的試驗,將預示著我國未來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也意味著民營企業將擁有更加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

  此外,金融改革也是上海自貿區的一大亮點,並且已有四方面進展:一是放寬了市場準入,內外資銀行可在自貿區內設立分支機構,民營資本可設立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二是設立對國際投資者開放的金融資産交易平臺。三是在促進企業跨境投資和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已有進展。國內企業可以到香港等境外人民幣市場籌措資金用於海外投資或在自貿區內使用,至今已有70余項民間對外投資在自貿區備案。四是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已在區內和上海市範圍內放開。金融業目前仍是對民營資本限制較多的行業,而金融市場的發展對於全體民營企業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上海自貿區的這些舉措都同時針對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為民營企業進入金融業、利用國際和國內金融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上海自貿區12266家新設企業中,金融企業佔到24%的高比率,這也表明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對眾多有志於此的民營企業來説,這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當前,上海自貿區仍在繼續探索和試驗過程中,一些政策仍未達到人們的預期。但從目前已有的試驗成果來看,已經形成相當豐富的可以複製和推廣的經驗。特別是其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措施,對於民營企業的成長具有特殊的意義。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産物,也只有在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才能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無限空間。我們相信,上海自貿區的不斷試驗以及全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必將為中國民營企業創造一個新的黃金時期。

  (作者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