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自貿區一年落地283個項目 權力清單10月公佈

  • 發佈時間:2014-10-13 09:45: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柏可林 攝

  不放花炮,不擺花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平靜地度過了自己的周歲生日。雖然沒有官方的慶祝儀式,但是有一份“大禮”悄悄送達了上海自貿區——“社會參與委員會”悄然成立。

  熟悉上海自貿區的人一下就能掂量出“社會參與委員會”的分量。這個委員會由上海自貿區內各類企業、駐區相關社會力量,包括行業協會、商會、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服務機構等組成。首批常務委員單位42家,覆蓋自貿試驗區的四塊區域(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涉及航運、物流、貿易、加工、金融、服務等多個行業,集聚了國資、民營、外資、合資等不同性質的企業。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消息人士處了解到:未來,委員會的職責包括:引導區內企業和相關組織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誠信守法、公平公正與開放的市場秩序;推動和協助社會力量興辦各種有利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事業;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推進行政職能轉變,提高工作效率等。

  上海自貿區成立一週年,如何評價自貿區的“收成”,是各方關心的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很好地概括並做出了回答:自貿區是國家的試驗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自貿試驗區的關鍵是成為制度創新的高地,決不能成為優惠政策的洼地;自貿區的制度成果都必須符合可複製可推廣的要求,是苗圃,不是盆景。

  負面清單三大進步

  “備受關注的2015版負面清單也在研究編制之中,牽頭單位是上海市發改委和上海市商務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

  其實,探索建立外資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一直是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最大亮點。已經發佈了兩個版本的“負面清單”究竟有哪些變化,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顧軍在9月26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初步建立,運作平穩,形成更加開放透明、以備案制為主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

  “具體有三方面的進展。”顧軍告訴記者,一是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逐步縮短。今年在國務院批准的相關擴大開放措施的基礎上,以提高開放度、增加透明度、進一步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為原則,進行了負面清單的修訂。2014年修訂的負面清單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調整為139條,調整率達26.8%,在今年6月30日由市政府對外發佈。

  其次,外商投資領域不斷拓展。顧軍指出,去年總體方案明確的23項服務業擴大開放措施全面實施,並且建立了相應的監管制度以及監管措施。截至目前,已經有283個項目正式落地,還有一批項目正在積極準備和洽談當中。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國務院又批准了新一輪的31條擴大開放的措施,特別是9月4日針對這31條擴大開放措施所涉及的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批准的部門規章,國務院作出《關於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和經國務院批准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決定》。

  “應該説,這標誌著新一輪31條擴大開放措施具備正式落地的條件。”顧軍分析説,“三是外國投資者的熱情得到極大的迸發。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將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改為備案管理,相關備案手續可網上實時辦理,最大程度便利了投資者。”

  來自上海自貿區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經過一年的建設,上海自貿區目前已有283個項目落戶,共新設企業12266家,同時,外商投資熱情迸發,外資企業1677家,佔13.7%。而一年來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相比去年增加了10倍。其中,通過備案方式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佔比近91%。

  “至於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是否可複製、可推廣,因為涉及到外資的開放準入,屬於國家事權,我們只能總結經驗,提供給國家有關部門。”上海市政府法制辦主任劉華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

   權力清單10月公佈

  在負面清單以外,上海自貿區正在積極建立權力清單制度。

  權力清單制度是什麼?韓正用3句話進行概括:法無禁止皆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在韓正看來,負面清單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明確了“法無禁止皆可為”,企業從而對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都有了清晰的預期,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由此得以厘清。而對於政府而言,最大的難點是拿出負面清單後,如何有效進行事中事後監管。

  記者注意到,目前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已梳理出64項行政審批事項、30項日常管理事項、9項處罰事項;與之相配套,還將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加大政府資訊公開力度。

  韓正説:“權力清單制度是什麼?就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授權,就不能再審批了,再審批就違法了。”

  對此,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自貿試驗區在去年9月29日掛牌以後,管委會已經承接了一部分的事權,有的是委託的方式,有的是授權的方式。按照自貿試驗區條例,管委會集中行使的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明確發佈,目前已經梳理了相關的事權。

  “我們梳理下來,有關自貿區的事權主要集中在投資、建設、規劃、環境保護、勞動保護、智慧財産權等領域,大概有16個大類。”朱民告訴記者,“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我們將進一步優化這些事權的實施流程,比如説,在建設項目的審批方面,將在守住安全和環保底線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朱民進一步透露:“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進一步提高管委會所有的事權透明度,在完成相關的授權程式後,權力清單計劃在10月份公佈,不僅公佈事權的名稱,還包括事權的依據、責任的部門、審批的時限、申請的條件、收費的標準以及監督的部門等十幾個要素,讓我們相關的權力透明度進一步提高,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

  “至於上海自貿區貿易便利化的情況,相關的貿易主管部門大力推進制度創新,以企業為核心,對接國際通行的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的相關規則,進行了相關的改革,海關推出了23項措施,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在更大的區域內推廣實施;檢驗檢疫也推出23項創新措施。”在朱民看來,“這些措施受到企業的歡迎,通關便利化情況大大提高,企業在物流成本上降低了10%左右。當然,我們還會進一步推進有關貿易便利化的措施,讓我們的企業尤其是在更大範圍內的企業,比如説長三角或者長江流域,能夠享受到貿易便利化改革帶來的紅利。”

  金融開放最受關注

  “我們將乙太平人壽上海自貿區分公司為‘孵化器’,規劃建設中國太平專業子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作為第一批獲准入駐自貿區的壽險公司之一,我們已在保險業內率先開通FTE賬戶(自貿區內註冊的機構和個體工商戶開設的自由貿易賬戶),並啟動本外幣保單雙向跨境業務合作項目。”

  太平人壽的本外幣保單雙向跨境業務合作項目以自貿區為平臺,以FTE賬戶為載體,通過與境外保險公司的合作,共同開發新型産品,創新跨境作業模式,打通境內外市場,實現境內外市場的兩個延伸。

  “本外幣保單雙向跨境業務合作項目的順利快速推進,加速了太平人壽自貿區分公司向中國太平子公司的‘孵化’進程,目前,已在著手啟動子公司的各項籌建工作。”上述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事實上,金融開放是上海自貿區最引人關注的部分。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開放創新,是把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把制度創新作為我們的核心任務,把防範風險作為我們的重要底線。

  鄭楊給記者提供了4組數字:第一,今年1-8月份自貿區人民幣跨境結算金額1563億元,佔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的15%,目前狀況比較好。跨境人民幣境外借款174億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發生272億元,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4.8萬筆,金額是8.5億元人民幣;第二,截至9月21日,現有10家中資銀行已經接入了自由貿易賬戶資訊監測管理系統,已經開立了4110個自由貿易賬戶。現在金融管理部門對這些賬戶都有一個很好的監測。所以,自由貿易賬戶裏面的資金流動沒有成為熱錢流入套利的管道,自由貿易賬戶的正常運作可為下一步進行資本項目開放的壓力測試做一些很好的準備;第三,金融方面已經有88家有牌照的金融機構入駐自貿區,有兩三千家的類金融機構也入駐自貿區,為金融業務的開展以及創新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載體;第四,自貿區內銀行業的金融資産總額1772億元,各類貸款餘額是675億元,存款餘額1123億元,分別佔上海比重1.7%、1.5%、1.6%,不良貸款率是0.16%,比上海全市0.97%的不良貸款率水準低0.81個百分點。

  “目前來看,自貿區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鄭楊進一步透露,根據國務院發佈的自貿區總體方案,允許金融市場在自貿區設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

  目前,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已在自貿區內正式掛牌,黃金國際板已經正式啟動,實現了中外投資者可以首次按照統一規則、在統一平臺上進行黃金交易,短短4個交易日以來共成交黃金1833公斤,成交金額4.5億元人民幣,國內外共有27家會員參與了交易,總體來説還是比較活躍的。

  “此外,我們也在積極準備原油期貨品種,爭取儘早推出。”鄭楊告訴記者,“如果這項業務啟動,從目前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大約在冬季。上海證券交易所擬在自貿區內設立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臺,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權交易託管中心等也在積極探索利用自貿區的優勢設立面向的國際金融平臺,以及開發面向國際的金融業務。以後的國際金融平臺將會越來越多。”

  對於市場比較關注的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的問題,鄭楊透露:“除了10家銀行進入自由貿易賬戶資訊監測系統以外,最近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等證券公司也在抓緊進行接入系統的開發建設。除此之外,匯豐銀行和花旗銀行等外資銀行也在進行分賬核算業務接入的準備工作。”

  鄭楊進一步指出:“為了穩妥推進自貿區分賬核算業務,自由貿易賬戶的相關金融服務功能是逐步拓展的,先從本幣開始,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拓展到外幣。根據金融管理部門當初的考慮,是在分賬核算業務細則發佈6個月以後,將對自貿區分賬業務進行評估,擇機啟動外幣業務,最終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