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改革不能偏離市場化方向
- 發佈時間:2014-09-15 13: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姚慧婷
近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提出,銀行薪酬激勵要與經營成本和風險暴露相一致,防止過度冒險行為。此外,銀行的績效考核,應由全員同質考核向分崗位差異化考核轉變。
這無疑是為銀行業推進此次薪酬改革定下基調。在《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出臺後,金融高管動輒數百萬的年薪著實惹人注目,似乎理所應當被劃在降薪的範圍,就連銀行普通員工都開始擔憂,此次降薪是否會牽連到自身?降薪潮會不會引發銀行業薪酬水準的普遍回落?
不可否認,相對其他行業來説,銀行業的平均薪酬水準確實偏高,一個普通職工的年薪達20-30萬元實屬常態。事實上,高薪正是銀行業對薪酬激勵機制進行市場化改革探索的結果。國內商業銀行自股份制改革以後,各項業務發展迅猛,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薪酬制度的改革也成為取得這些成績的重要保障。
2010年,銀監會出臺了《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明確提出商業銀行應設計統一的薪酬管理體系,其薪酬由基本薪酬、績效薪酬和中長期各種激勵、福利性收入等構成,並規定基本薪酬一般不高於其薪酬總額的35%。更重要的是,績效在薪酬中佔據了較大的比例,而績效與業績直接掛鉤,薪酬走高是業績的真實體現,並無不合理之處。
從上市銀行的年度報表來看,近年來,銀行業整體業績表現不俗,行業平均利潤偏高。其中,工商銀行躋身於世界上最會賺錢的銀行,2013年工行實現凈利潤2630億元,連續3年賺超7000億元。基於這些因素,銀行的基本薪酬、績效和福利自然都會大幅提升。
由於金融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銀行又以經營貨幣獨具特殊性,其工作複雜,承擔的風險極高。例如,櫃員稍不注意操作,就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産生極大的操作風險。較高的薪水回報既是工作性質的要求,又能有效防止人為風險,提高道德風險的成本。
圈外人常常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銀行人光鮮的一面,羨慕他們穿著西裝、坐在高端大氣的辦公室裏,拿著一份不錯的薪水。但人們往往忽略了銀行人枯燥、高強度的生活,很多櫃員連上廁所的空檔都是擠出來的時間,為此都不敢多喝水。尤其是那些在農村基層工作的金融機構員工,辛苦程度更是鮮為人知。實際上,金融民工的生活遠不如看上去那麼美好。
由此,我們認為,目前銀行的績效薪酬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創造更大的價值。尤其是分崗位差異化考核更能體現不同崗位員工工作能力和業績,使績效薪酬激勵更合理。
目前,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愈加嚴峻,一方面宏觀經濟處於下行期,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的提速不斷壓縮利差空間,直接衝擊銀行利潤。銀行職工的業績已經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每月存款、貸款等增量下滑,不良貸款增多,導致績效工資大幅下滑,甚至一些銀行停發績效工資。從這個角度看,績效薪酬不僅體現出能者多勞,而且很好地反映出外部因素變化對整個銀行業薪酬水準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銀行薪酬制度改革應該沿著市場化方向繼續推進,而不是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