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妄言中國市場環境的怪論不攻自拔

  • 發佈時間:2014-08-27 08:41:4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從長遠看,堅決打擊壟斷,維護公平、透明、規範的市場秩序,對於在中國經營的所有企業都有裨益

  寶馬經銷商、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相繼領到罰單,微軟、埃森哲、高通、克萊斯勒、奧迪、賓士等跨國企業被曝涉案,中國反壟斷執法部門近來的一系列行動吸引了廣泛關注。令人不解的是,這本是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正常舉動,多數涉案企業也表示尊重中國法律、願意配合調查,但一些國外媒體卻對此坐立不安,予以種種另類解讀。

  “動機並不單純”“中國敲打外資”“經濟民族主義”“中國使用恐嚇戰術”……一些西方媒體在對中國反壟斷執法進行報道時,極盡揣測“創意”之能,搬出各色陰謀論,卻唯獨對每一項調查背後的確鑿證據,或熟視無睹,或輕描淡寫。這樣的報道邏輯難免讓人想起早已被法律界所摒棄的“有罪推定”。

  在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內,壟斷行為都是被明令禁止的,查處壟斷行為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在反壟斷領域不斷加強作為,純屬完善自身市場的必然之舉。但是,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觀察者,總想從中國的正常舉動中挖出陰影。以往,他們每每談及中國市場經濟改革,都會對中國反壟斷執法能否到位頗有微詞;而今,他們又“急先鋒”似的對中國正當的反壟斷行動挑鼻子挑眼。自相矛盾,不攻自拔。

  法律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接受反壟斷調查的既有本國企業,也有外國企業。所謂的保護主義之説,顯然毫無事實根據。而相比美歐各國,中國在反壟斷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恰恰是執法資源、經驗、力度都還有待提高。

  就法律制定來説,美國反壟斷法距今已逾百年,1958年生效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包含歐共體重要的競爭規則,距今也已超過50年。從執法力量來看,在美國,單單司法部反壟斷局和聯邦貿易委員會這兩個行政調查機構,人員就各有近千人。再從執法力度來看,據不完全統計,10餘年來全球反壟斷天價罰單金額排在前十位的都是由歐盟開出的。作為美國史上著名案例之一,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王國”曾因壟斷市場被拆分為30多個獨立石油公司。在美國,直接參與價格操控行為的人員甚至要負刑事責任。

  而近來涉案的一些跨國公司,在很多人眼中,更是國際化、標準化、規範化的代名詞。但事實卻表明,這些“標桿”企業一旦到了監管體系不健全、公眾監督意識不高的經營環境,也難以做到自守規矩。比如這次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操控價格一案,證據顯示這些企業的不法行為早在2000年1月就已開始。

  沒有有效監管,就沒有規範秩序,加強反壟斷調查將逐漸在中國成為新常態。從長遠看,堅決打擊壟斷,維護公平、透明、規範的市場秩序,對於在中國經營的所有企業都有裨益。聯合國貿發會議最近的一個抽樣調研發現,2013年—2015年期間,中國仍被看作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如此來看,那些無端妄言中國市場環境的奇談怪論著實當休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