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反壟斷調查風暴再起 倒逼中國企業練“內功”

  • 發佈時間:2014-08-11 08:13: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幾天前,康小姐迫不及待地在微信圈寫下一行字:小夥伴們等待賓士寶馬降價吧!

  這種期待源於近期中國反壟斷調查捲起的一陣陣旋風。日前,國家發改委通報了對汽車反壟斷調查的進展,宣佈除了對克萊斯勒、奧迪、賓士的調查之外,還完成了對12家日本企業的調查工作。

  與此同時,國家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對微軟、高通反壟斷調查的消息也接踵傳來。多名跨國公司高管被約談,電腦資料等調查證據被收集。一時間,反壟斷風暴驟起,而且不斷升級,從以往傳統的白酒、醫療、造紙等領域,到一直在中國市場處於霸主地位的豪華品牌車、軟體晶片等高端技術領域,此波反壟斷調查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震動業界,令世界矚目。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稱,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是市場經濟的活力之源。政府有關部門對跨國公司開展反壟斷調查,既有利於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打擊和遏制企業濫用壟斷優勢的行為,也有助於規範跨國公司的行為,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

  ?豪華品牌汽車壟斷僅現冰山一角

  目前,上海市發改委對克萊斯勒、湖北省物價局對奧迪的調查,已經接近尾聲。現已查明,兩家企業確實存在壟斷行為,近期將會受到相應處罰;江蘇省物價局反壟斷分局已對蘇州、無錫等五個城市的賓士經銷商進行了反壟斷調查,賓士是否存在壟斷行為,目前正在調查取證。

  長期以來,價格高、維修保養貴,已成為國外豪華品牌車在中國的特有標簽,“買得起,養不起”,讓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對豪華品牌車除了咋舌和吐槽外,頗感無奈。然而,消費者不知曉的是,支撐起國外豪華品牌車高昂價格的,是在市場佔壟斷控制地位的汽車廠商制定的“霸王條款”,以及一系列“拿不上臺面的潛規則”。

  “整車比”的概念,對普通消費者來説十分陌生,但在豪華車行業,則是公開的秘密。據業內人士介紹,“整車比”是整車所有裝車配件的零售價格綜合後和整車銷售價格的一個比值,按照全球的汽車業通行標準,一般汽車銷售價格和整車價格的零整比銷售價格是300%,這意味著去除各種成本後,零部件的總利潤在200%以內,但國內豪華車品牌這一比例通常超過400%。

  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聯合發佈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披露的一組數字顯示,賓士一款車“零整比”以高達1273%的比值“奪冠”,令人瞠目。

  我國《反壟斷法》于2008年8月頒布實施以來,對價格壟斷的調查涉及醫藥、造紙、液晶面板、水泥、保險、船舶代理等多個行業,被調查的市場主體既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有外資企業。值得關注的是,近一兩年來,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開始提速,反壟斷劍指多個要害行業。

  還記得一年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負責人曾公開表示,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石油、電信、汽車和銀行業均在反壟斷調查視野內。劉俊海認為,一年後的今天,汽車業反壟斷揮劍而出,表明瞭中國政府反壟斷態度之堅決,行動力度之大,這意味著今後政府有關部門的反壟斷執法調查將成為一種常態。

  反壟斷對內外資企業要“一碗水端平”

  有境外輿論驚呼,中國政府頻頻重拳出手對跨國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此舉是在對外企施壓。

  劉俊海教授認為實則不然,政府有關部門的這種舉動恰恰是在“補課、矯正”。

  “實事求是地説,過去我們在吸引外資的過程當中,主要是強調對外資的吸引、鼓勵、支援和保護,而忽視對外資的調查、監管、約束和監督,更忽視對於失信企業、違法企業的調查和處罰。”劉俊海強調,這次反壟斷調查實際上是要“補上這一課”,既扭轉過去對跨國公司長期存在的超級國民待遇的監管政策,真正實現跨國企業與內資企業“一碗水端平”,讓他們真正做到地位平等、共同發展、公平競爭、互利合作,以達到平等監管、平等保護的目的。

  引進外資被地方發展奉為“法寶”,這樣的現象人們並不陌生:有關部門對內資企業、民資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敢於監管,敢於出手,但對於跨國公司往往是恭恭敬敬、小心翼翼,不敢進行執法監管,挺不直腰板,存在缺鈣現象。劉俊海説:“這次基於反壟斷法的執法調查,是進行必要的執法行為矯正,把過去疏忽的、對跨國公司的監管這堂課補上,真正實現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公平競爭。”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王曉曄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認為,中國進行的反壟斷調查是“非常正常的”,她分析説,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路徑越發清晰,“有市場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會出現不正當競爭或者限制性競爭,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應當格外關注,有所作為。”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反壟斷法》頒布已6年,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成為共識,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劉俊海稱,規範市場秩序,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規範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大型跨國企業、中國國內大型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就顯得尤為必要。

  去年3月,貴州茅臺五糧液分別收到“天價”罰單,因實施價格壟斷,被有關部門罰款4.49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法》頒布5年來首次對國內行業巨頭開出最大金額的反壟斷罰單。

  王曉曄説,無論針對克萊斯勒,還是針對微軟,中國有關反壟斷部門都是對其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進行調查,而不是針對其國籍,“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此番反壟斷調查風暴再起,同樣對企業帶來警示和啟迪。劉俊海認為,反壟斷對於中國消費者是好事,警醒跨國壟斷企業慎獨自律,迫使他們不斷提高産品的品質,降低産品價格,真正做到物美價廉,同時擠壓壟斷企業濫用優勢地位帶來的不當利益的空間,讓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競爭機會,“這對中小微企業來説既是一個政策利好,也是一個監管利好”。

  劉俊海説,無論內外資企業,都要“動兩個腦子:右腦要有營利合理化思維,左腦要有社會責任思維”,同時企業還要建立嚴格的産品品質標準、嚴格的行銷標準、嚴格的售後服務標準、嚴格的內控體系、嚴格的問責體系,從而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安全保障權、索賠權,以及公司治理參與權。“這才是一個情商、德商、法商兼具的企業”。

  ?中國企業亟須修練內功

  長期以來,克萊斯勒、賓士、奧迪豪華品牌汽車在中國市場“傲視群雄”,天價價格巋然不動。在電腦軟硬體市場,更是由微軟、英特爾、高通一統天下。

  中軟資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符興斌稱,微軟在中國已造成事實上的壟斷。他舉例説,微軟中國今年4月正式宣佈對Windows XP支援結束,令一些中國用戶陷入措手不及的被動之中。“這多少有些店大欺客的感覺。由於其單方宣佈停售,中國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完全沒有話語權。因為微軟佔據了市場主要領導地位,完全由微軟來訂立遊戲規則,我們只能遵從它的擺布。”

  作為世界晶片行業老大的美國高通公司,憑藉著手中掌握著的龐大的通信領域核心專利,更是雄霸全球市場,其每年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專利授權費用。高通自打進入中國市場,就扮演著市場支配者地位的角色,其收取的專利費高於在其他國家的收費。

  有數據顯示,2013年,高通晶片和許可費收入總計243億美元,其中將近一半來自中國,許可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30%,而利潤佔比達到70%。

  在業內人士看來,跨國通信技術企業之所以在中國市場這麼“牛”,是“專挑軟柿子捏”,關鍵原因在於,中國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沒有自主品牌的電腦軟硬體核心技術。高通在中國的做法在俄羅斯就行不通。

  符興斌認為,中國政府此番高調進行反壟斷調查,應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要完全‘斷奶’還達不到”。從這個角度而言,反壟斷調查實則為中國企業敲響警示鐘,倒逼中國企業加快修練‘中國功夫’,在自主品牌上快馬加鞭,迎頭趕上,不能再缺失機遇。“因為如果我們沒有自主品牌,沒有可替代的核心技術,只能是用一個國外品牌替代另一個國外品牌,中國在資訊安全和軟體産品上還是沒有話語權”。

  歐洲在兩年前提起對微軟訴訟,微軟把IE瀏覽器綁定在作業系統裏,而且作為默認選項不能更改。歐盟為此提起訴訟,結果告贏微軟,解除了綁定關係,對微軟壟斷行為進行了反制。

  當前,國內産業支撐能力在恢復,從IE瀏覽器、谷歌搜索霸主格局被打破,中國百度、360等企業迅速成長起來。符興斌認為,中國只有自我發展自主品牌核心技術,腰桿硬起來,才能在核心技術上不受制於人,也才能放開手腳,參與到更加公平、開放的國際市場競爭格局當中去。(記者 崔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