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基因調查:
“供應鏈”虛實存疑 財務數據“打架”
上市公司重點推廣的“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在多地並無實際項目,應收賬款與客戶方負債金額差距大;今年6月公司因涉“信披違規”遭調查,調查事項未知
上市公司神農基因年報中顯示的前五大應收賬款方之一“藤縣佳禾”公司所在地。新京報記者 孫旭龍 攝
登陸資本市場6年來,上市公司神農基因的業績屢經“跌宕”。
就在2016年年報數據稍顯“靚麗”之際,今年6月份,來自證監會海南監管局的一紙《調查通知書》顯示,因神農基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有關規定,海南監管局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截至目前,調查結果尚未出爐,神農基因涉及何種“信披”違規事項仍然是謎。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公司聲稱重點推廣併為業績做出重要貢獻的“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實際上並未如上市公司披露中所説的那樣正常推進:有的縣市從未開展,有的縣市則已“擱淺”。
此外,記者還發現,上市公司連年數百萬元應收賬款,而對應客戶方的財報中呈現出不同“版本”。
7縣市“供應鏈”未實施或已停滯
神農基因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期內營業收入為7.12億,同比增長154.34%;凈利潤680.47萬元,同比增長30.88%。
對於營收翻番的原因,上市公司自我總結為“主要係本期公司進一步完善‘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銷售規模持續擴大所致。”
公開資料顯示,這個助力上市公司實現業績大增的“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早在2014年就已開展。
2014年2月19日,神農基因發佈公告稱,上市公司與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政府簽訂了《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管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也是神農基因首次公開提出“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概念。
隨後在2015年2月10日至2016年7月27日之間,上市公司又陸續與7個縣市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分佈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四個省份。根據公開披露統計,截至記者發稿之日,神農基因合計與8個縣市先後簽署了《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管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神農基因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本報告披露之日,已納入上述服務項目的地區涵蓋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區,已簽約的水稻耕地面積336萬畝,已實施項目管理的水稻耕地面積60余萬畝。
神農基因2017年半年報則稱:截至本報告披露之日,已納入上述服務項目的地區涵蓋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等地區,已簽約的水稻耕地面積366萬畝,已實施項目管理的水稻耕地面積50余萬畝。
在對深交所《2016年報及2017年一季報問詢函》的回復中,神農基因稱,截至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出具之日,豐城市、樟樹市、黃梅縣、永州市、宜春市、溆浦縣、蘄春縣等7個縣市實際實施畝數分別為14.6萬畝、5.2萬畝、4.3萬畝、8.4萬畝、7.6萬畝、3.6萬畝、4.3萬畝,合計48萬畝。
關於該項目當前的推進情況,在2017年10月9日發佈的公告中,神農基因稱,上述框架協議執行情況均為“正在執行、符合預期”。
就神農基因“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管理”的開展情況,10月底,新京報記者先後致電包括豐城、樟樹在內的上述7個縣市有關部門。
其中,4個縣市的農業局辦公人員對於“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有所了解,但所述內容與神農基因公告內容出入較大。
豐城市農業局人士表示:“(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項目基本上冷淡下來了,這個項目是2014年、2015年開展的,最近兩年就沒有開展了,2016年就好像沒做了。”
永州市農業局方面表示:“(與神農基因)大概是2015年起合作的,2016年就沒有做了,到現在我們也沒跟神農基因他們聯繫”;該人士稱,當時“就是做了個調度,把一些晚稻種子送到下面的縣裏去,後續的工作就沒有了。”
溆浦縣農業局糧油站站長黃輝確認(與神農基因)簽署了合作協議,但是“2016年在做基礎工作,還沒開展實質性工作”。
蘄春縣農業局方面表示:“(與神農基因的合作)是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2016年大約建設了四五萬畝,但因為當年發生病害,農戶損失較重,所以2017年僅有1萬畝左右。
11月初,記者先後赴黃梅、樟樹、宜春等多地進行實際走訪。
在黃梅縣當地,作為神農基因“供應鏈”的唯一合作方,湖北康宏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許建紅向記者透露:“(一站式糧食生産供應鏈)在落地實施中有困難”,該人士稱,當地農民不適應兆優5431這個品種;2015年只合作了不超過三千畝,2016年只種了幾百畝,2017年就沒有再試了。
樟樹市宣傳部人士稱:“當時(市政府和神農基因)是有合作意向,但並沒有落地(實施),這個項目沒有搞成。”
“(神農基因)在跟市政府簽協議以後,我們市政府組織了十個區縣農業局有關人員開會,神農基因的人員在會上介紹自己的一站式概念。”宜春市農業局下屬種子局副局長易增奇向記者回憶,“隨後我們沒有跟進,最新的情況就不了解了;最早是在豐城市推廣的,最有可能形成規模的就是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
根據記者走訪情況,除了蘄春縣當地農業局承認與神農基因的合作有落地實施約“四五萬畝”、黃梅縣相關人士表示合作落地實施數千畝之外,其餘各縣市與神農基因的合作或從未推行、或已停滯。
這一事實,與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實際實施48萬畝”、項目“正在執行、符合預期”的説法差距巨大。
就此疑問,11月7日,記者致電神農基因並向對方發送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上市公司與兩大應收賬款方數據差異大
有待解答的疑問不僅僅是“供應鏈”。
在部分年報及半年報中,上市公司披露了前五大應收賬款方的明細。通過對比數據,新京報記者發現,部分應收賬款方數據存在疑問。
湛江市興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湛江興羅”)即為神農基因前五大應收賬款方之一。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數據,上市公司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對湛江興羅的應收賬款分別為450萬元、554萬元、550萬元。
記者查閱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發現,湛江興羅工商資料顯示其2014年、2015年的負債金額分別為6萬元和2萬元。
工商資料顯示,湛江興羅成立於2013年8月22日,後因“未按規定公示其他應當公示的資訊”于2016年6月29日被湛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記者撥打湛江興羅工商資料中所登記的聯繫電話,對方自稱是一家工商代理註冊公司。而記者前往湛江興羅工商資料登記地址發現,該地址實際標名為“湛江市網樂貿易有限公司(下稱‘網樂貿易’)”。
某主流招聘網站顯示的資訊稱,網樂貿易前身即湛江興羅;此外,新京報記者從湛江市工商局方面得到湛江興羅的一個聯繫人手機號碼,該號碼與網樂貿易2016年工商資料中顯示的號碼一致。記者撥打這個號碼,向其詢問網樂貿易是否即是湛江興羅,接聽方拒絕回應問題。
記者從工商資料看到,網樂貿易成立於2015年8月21日,法人及唯一股東名為“羅曼奇”。另一方面,眾加商貿網顯示,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神農基因曾用名)麻章分公司的聯繫人也名為“羅曼奇”。
至於網樂貿易與湛江興羅之間的關係、以及上述兩個“羅曼奇”是否為同一人,記者致電上市公司進行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廣西藤縣佳禾種子有限公司(下稱“藤縣佳禾”)亦曾躋身神農基因前五大應收賬款方。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對藤縣佳禾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應收賬款分別為632萬元、542萬元、503萬元。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中僅披露了藤縣佳禾2016年財報數據,年報顯示當年總資産、總負債分別為459萬元和1萬元,銷售收入、凈利潤分別為空項和-0.21萬元。
藤縣佳禾主要業務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確曾購買過神農基因的種子,但具體買了多少“不清楚”。他表示,公司賣種子“每年兩稻”,以2015年為例,大概一稻賣一兩千斤,最貴的種子五十多塊錢一斤。
照此計算,即使藤縣佳禾每稻賣2000斤,每斤60元錢,其種子年銷售收入也僅有24萬元。在這種銷售水準之下,為何上市公司對藤縣佳禾連續三年應收賬款高達數百萬元?截至發稿,上市公司未就上述應收賬款等問題進行回應。
兩種口徑下 營收差2000萬
神農基因2016年度的種子銷售數據甚至前後矛盾。
神農基因在2016年年報第21頁披露:“H優518”種子在2016年銷售額為5635萬元,佔上市公司當年種子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8.61%,以此計算可知神農基因2016年種子營業收入為3.03億元;同樣,“兆優5431”在2016年銷售額為903萬元,佔上市公司當年種子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98%,以此比例計算,神農基因2016年種子營業收入仍然為3.03億元。
而在2016年年報中,用另一種分類方法算出的種子營收是另一個數字:根據年報,雜交水稻種子、玉米種子、棉花種子、蔬菜及其他種子在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8億元、3138萬元、229萬元、4070萬元,合計為3.23億元。與按比例算出的3.03億元相比,相差近2000萬元。
為了驗證上述差異是否為計算口徑的不同所致,記者按照同樣的兩種方法先後計算了2015年的種子營收。
2015年,“H優518”種子銷售額為4250萬元,佔上市公司當年種子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6.27%,“兆優5431”在2015年銷售額為276萬元,佔上市公司當年種子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6%,以此計算,神農基因2015年種子營業收入為2.61億元。
按照另一種口徑計算:雜交水稻種子、玉米種子、棉花種子、蔬菜及其他種子在201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億元、3145萬元、84萬元、851萬元,合計依然為2.61億元。
這意味著,2016年年報中高達2000萬的營收差異並非不同演算法所致。記者就此問題向上市公司進行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 相關
研發費用高企 核心産品疑係“買”來
根據神農基因2016年年報,“H優518”和“兆優5431”是上市公司最近幾年主推的優勢種子品種。其中,“H優518”在2016年銷售額佔神農基因當年種子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8.61%。
記者從公開資料中發現,“H優518”雖為上市公司主打産品,卻非上市公司自主選育。國家水稻數據中心顯示:“H優518”選育單位為湖南農業大學、衡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完成人分別為陳立雲、唐文邦、劉國華、肖應輝、鄧化冰。
“兆優5431”同樣不是上市公司自主選育。國家水稻數據中心顯示,“兆優5431”選育單位為深圳市兆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除此之外,“幫兩優9103”選育單位為江西興農種業有限公司;“深優9519”選育單位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後兩者在2015年年報中分別為上市公司新增自有審定新品種、正在申請的植物新品種權。
神農基因2015年年報稱,湖南神農種業“獨佔開發生産”的超級稻示範推廣品種——“H優518”(國審稻2011020)被湖南省農業委員會納入該省鎘低積累水稻應急品種,將進一步促進其在適種區域的銷售與推廣。
中國農科院專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所謂獨佔開發生産就是買斷了”。
如果“獨佔開發生産”意即“買斷”,則意味著,上市公司核心産品或來自於從外界花錢購買而非自主研發。與此相對的是,2013年至2016年,神農基因投入了大量研發費用,四年合計達4.56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13年至2016年,神農基因的研發費用分別佔當年營業收入55.02%、35.17%、12.56%、3.41%。與神農基因主營業務相似的隆平高科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總計投入了5.96億元研發費用,各年研發費用分別佔當年營業收入的5.08%、6.11%、8.15%、9.73%。與神農基因非自主研發的情況不同:隆平高科主打産品兩個系列46個品種中,至少有43個品種為隆平高科或子公司自主、參與研發。
除高企的研發費用之外,神農基因將大量募集資金投向多個項目。在上市招股書中,公司稱擬利用募集資金投向包括高産優質廣適雜交水稻種子産業化工程建設項目在內的去處。截至2016年12月31日,神農基因累計已使用募集資金6.96億元,佔上市當年募集資金近8成。2011年,公司固定資産僅有3208萬元,2014年即飆升至2.93億元,暴漲至9倍有餘
與此同時,公司營業收入卻沒有延續上市前的高速增長。2007年至2011年期間,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5億元、1.83億元、2.85億元、3.95億元、4.28億元。此後營收“見頂下滑”,2012年至2015年分別為4.32億元、4.54億元、3.56億元、3.33億元。勢頭不如上市前。
(責任編輯:段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