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26日訊 國家發改委今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輸配電價改革及價格市場化程度測算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錶示,輸配電價改革作為整個電力體制改革“硬骨頭”中的“硬骨頭”,改革期間確實有困難、有挑戰,但經過發改委的努力,國家能源局的配合,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了全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 答記者問(中國網 郭天虎 攝)
張滿英稱,改革就是涉險灘,改革就是啃硬骨頭。作為輸配電價改革,作為整個電力體制改革中“硬骨頭”中的“硬骨頭”,6月底前全面完成了全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這期間,確實是不容易、有困難、有挑戰,也有收穫、有成效、有鼓舞、有欣慰。
他進一步介紹,挑戰至少有三個:一是制定依據的困難。在這方面,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都是立法先行,先立法後改革,我國改革也得要有規則和辦法,規則和辦法怎麼制定?在這方面,發改委在借鑒、試點、摸索中進行,“難”表現在幾點:首先電力行業本身較為特殊,電力是實時平衡的,有專業性和技術性。其次辦法一定要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最後還要有技術指標。發改委現在制定的規則,還要體現約束性和激勵性。這樣來制定一個規則和辦法是非常難的,這期間在試點的同時,也請了社會各界很多專家來進行論證,《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在制定出臺前,向社會徵求過意見。從專家評價和社會反饋的意見來看,對發改委的辦法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這個辦法是一個制度性的監管辦法,辦法的制定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二是涉及到電量增長和投資之間的匹配問題。作為電網的投資,一定會體現為成本,成本一定要通過電量的增長和電價水準的制定來回收。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或者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必然要加大電網建設的投資。不論是新電網還是舊電網的改造,都是必須的。2015年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現有的存量資産是3.7萬億元,對2016—2019年的電力投資,能達到2萬億以上。這個就相當於至少是再造半個電網,這麼大的投資,如果沒有匹配的電量,對投資沒有一定的控制,恐怕只能在電價裏消化,電價上漲壓力很大。怎麼解決電量增長和投資加大的關係,怎麼通過辦法和規則來明確,所以制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的時候,建設性的、創新性、創造性的引入了一個概念,即新增投資計入固定資産的比率,三年一個監管週期,在這個監管週期內,這個比例不能超過75%,在這方面做了明確。妥善處理好擴大投資與電量增速的關係,約束個別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的投資衝動,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是成本監審。要控製成本很難,怎麼能做到把與電網輸配電價不相關的歷史資産,不應該計入定價成本的支出和費用給剔除出去,也不好計算。我國主要有兩個大電網,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另外還有蒙西電網。另外,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一個省的體量比某些發達國家的國家電網都大,可是從人員來講,國外幾千人來做電價監管工作,而我國的人員很少。再一個情況,本身電網的數據是海量,以前電網的盈利模式是購銷價差模式,現在要改為成本加收益的輸配電價模式,要對成本費用進行監審,要進行定價測算,工作量很大。作為監管者和企業來講,資訊不對稱,而且要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大範圍從來沒做過的一件事,難度也非常大。
張滿英強調,經過發改委的努力,國家能源局積極配合,依然完成了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工作。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