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
中國網財經10月28日訊(記者 胡愛善)2016中國金融年度論壇27日-29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在論壇上表示,移動支付正在逐步改變金融服務和金融生態環境。
王素珍指出,當前移動支付成為資金流、資訊流的重要入口,基於科技創新驅動、金融服務變革,以及移動支付的發展,我國金融服務呈現出普惠化、生態化和數字化三大發展態勢。
一是我國金融服務呈現普惠化發展態勢。眾所週知,我國金融服務的發展不夠均衡,我們就拿信用卡的每人平均持有量作為例子,2015年,我國每人平均信用卡的持有量是2.29張,發達的金融機構數量和金融産品的提供都比較充分,欠發達地區的網點和産品無論是數量還都差得很遠。從市場規律看,這有一定的必然性,從長遠看不利於金融體系的均衡發展,將制約我國金融服務市場容量的增長和資源的合理配置。而移動支付能夠大大拓展金融服務市場的深度和光度,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更強的成長和更廣的空間。依託手機的移動支付在解決新不對稱的問題上具有其他支付方式所不具備的優勢,偏遠地區依靠手機享受金融服務能夠較好地解決農村金融服務距離幾十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從而極大地節約了金融服務成本。
另一方面,移動支付使得偏遠地區的消費者只需打開手機的APP就可以辦理付款、理財、轉賬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享受到與發達城市的消費者幾乎是一樣的、無差別的金融服務,縮小了與發達地區消費者在服務可選擇性、及時性,以及服務水準等方面的差距,有利於推動實現金融服務的均等化和普惠化。
二是我國金融服務呈現生態化發展態勢。隨著經濟發展、收入提高和財富積累,社會對於資産管理和理財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通過投資理財進行資産增值保值的意願大大加強,針對這種市場變化,市場主體推出的金融産品日趨多元化、個性化、分類化。另一方面,使分散的個性化的小微市場需求,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集聚起來成為可能,形成新的金融服務市場。比如網際網路理財、眾籌等新興業態,極大地豐富了金融生態,移動支付隨時隨地場景化、互動、高效、低門檻等特點,以及用戶基於手機的一些行為特徵,使金融服務更多地呈現出網際網路化、移動化。而移動運營商、手機廠商、金融科技公司等通過移動支付進入金融領域,不僅僅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的支付創新和便利,也激發了各類圍繞支付的增值服務創新,豐富産業鏈的內涵和價值,加速了原有的金融服務生態的變革和改善。
三是我國金融服務呈現數字化發展態勢,移動支付具有轉移資金的基礎設施功能,但移動支付作為數據平臺的基礎設施功能更加突出。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多領域、多維度的數據資訊平臺,每一筆支付都對應著很多交易資訊,比如時間、地點、交易主體、標的、支付方式等等,可以為網路徵信機構提供研判用戶信用水準的大數據。從而對用戶進行風險素描,克服信用數據缺失導致的融資效率低、風險控制難等問題,促使金融服務産品回歸到數據産品的本質。此外,移動支付的發展,逐步改變和影響著貨幣使用環境和形態,成為數字化貨幣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從未來發展看,數字貨幣的應用將和移動支付互相支援、相互促進、並行發展。
(責任編輯:胡愛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