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2日訊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近日在《求是》雜誌發表文章稱,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就業領域將面臨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新挑戰,形勢依然複雜,任務更加艱巨。要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維護就業局勢的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全力以赴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原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就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並就做好各類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就業是永恒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要靠發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全力以赴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一、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貢獻。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準。“十二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431萬人,超額完成4500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準,低於5%的控制目標。5年間,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78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92萬人,均高於“十一五”時期水準;共幫扶31.31萬戶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就業形式更加多元。第三産業就業人數在2011年首次超過第一産業,三次産業就業比重從2010年的36.7:28.7:34.6優化為2015年的28.3:29.3:42.4;城鎮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45.6%上升到2015年的56.1%,5年增加了10.5個百分點。就業渠道更加多元,形式日益靈活,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網路就業創業,新業態、新模式就業不斷擴大。就業品質進一步提升,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職工工資水準逐步提高,2010-2015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3.8%。2015年外出農民工每人平均月收入3072元,比2010年提高1382元,年均增長12.7%。職業培訓體系日益完善,5年中累計有9700萬人次接受政府補貼職業培訓,比“十一五”時期增加2300萬人次。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更加完善,企業勞動用工行為進一步規範,社會保險覆蓋更多人群,勞動者就業穩定性得到增強,就業品質逐步提高。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就業開局相對平穩。1-5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77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57.7%,一季度末登記失業率為4.04%,處於較低水準。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市場供求保持動態平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持續在1以上。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主要得益於四個方面。
首先,得益於中央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把實現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這是做好就業工作的根本保證。其次,得益於經濟發展拉動就業能力的不斷增強。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特別是新産業、新業態、新就業方式的出現,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第三,得益於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了就業新空間。日均新註冊企業超過1萬戶,正在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新動力。第四,得益於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的發揮和就業工作的大力推進。各地區、各部門千方百計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多渠道鼓勵自主創業,幫助企業吸納就業、穩定現有崗位。二、新時期就業面臨新挑戰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就業領域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徵,面臨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新挑戰,形勢依然複雜,任務更加艱巨。
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總量矛盾依然存在。從供給看,“十三五”期末,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仍將保持在9億人左右。“十三五”時期年均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1500萬人以上,加上近千萬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需在城鎮就業的勞動力年均約2500萬人,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持平。同時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十三五”時期每年還會有近300萬的農業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從需求看,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影響,企業生産經營面臨困難,加之技術進步和“機器換人”,生産方式變革和勞動生産率提高,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供給不減,需求下降,我國勞動力總量壓力依然很大。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一段時期內,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仍將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一方面,隨著産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高層次人才和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會更加突出。而企業效益下滑也使工資增長、福利提升受到影響,在勞動者預期不變的情況下,一線普通工人和服務員特別是苦、臟、累、險崗位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招工難問題仍將持續。另一方面,一些低技能勞動者和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特別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勢必造成一大批職工轉崗就業,其中不少人年齡偏大,技能和經驗趨同,轉業轉崗能力差,就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或將增多。
青年就業任務艱巨。青年就業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也不例外。“十三五”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持續增加,年均達到770萬人左右。目前市場上適合的崗位還不充足,企業招聘意願有所下降,加之高校畢業生教育結構、就業觀念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同時,新生代農民工比重大幅增加,他們的文化水準和技能素質總體不高,但對就業崗位有更高的要求,對融入城市有更強的訴求,一旦經濟下滑出現大規模失業,他們很難回到農村。結構調整中的職工安置任務繁重。“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攻堅期。目前,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工作已全面推進,如果再考慮到其他過剩産能行業的經營困難企業及“僵屍企業”出清,職工安置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在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等去産能重點地區,受産業結構單一、再就業門路狹窄等因素制約,失業人員再就業面臨更大困難。同時,一些長期生産經營困難企業,降薪甚至欠薪、欠保等問題多發,由此引發的勞動關係矛盾可能也會增多。
同時應該看到,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也面臨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就業總體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量和增速雙降,勞動力市場供求緊張局面相對緩解,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結構性失業提供了一定緩衝;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服務體系基本確立,組織協調機制不斷健全,這些都為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穩定和擴大就業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更是世界性難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維護就業局勢的穩定,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在穩增長、調結構中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強化重大規劃對促進就業的引導作用,完善促進就業的宏觀政策。發揮中央投資計劃穩增長、保就業的杠桿效應,加大對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工程支援力度,增加就業崗位。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援,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支援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帶動就業。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創新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以創新創業拓展就業新空間。把促進創新創業與發展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更好結合起來,發展就業新形態,形成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效應。
實現産業轉型與就業提升協同發展。首先,堅持創新驅動。結合實施“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在發展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中拓寬就業空間。其次,紮實做好化解過剩産能中職工安置工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引導地方和企業分類施策,穩妥有序地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鼓勵企業內部挖潛,採取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方式消化安置,支援有技術、有能力的職工走出企業就業創業。對確實難以通過市場就業的困難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給予安置。對暫時失業人員要發揮社會保障穩定器的作用,保障基本生活。加強對崗位流失嚴重地區和企業的重點監控,強化對困難地區的工作指導和資金支援,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再次,推動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對外勞務合作風險保障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拓寬境外就業門路。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結合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觀念,更多地到中小城市、城鄉基層就業創業。統籌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和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建立健全新常態下農民工穩定崗位、轉崗培訓的政策措施,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以市民化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實施勞務協作對接、“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等行動,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健全就業援助長效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職業培訓是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根本舉措。重點實施對貧困家庭子女、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群體的免費職業培訓行動,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幫助廣大勞動者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和就業創業條件變化。切實運用好政府培訓補貼政策,更好適應産業升級和企業崗位需要。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打造“網際網路+就業服務”平臺,推進就業服務均等化、服務供給多元化、服務全程資訊化,千方百計做好就業服務,滿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責任編輯:王斌)
版權聲明:
1.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歡迎轉載、商洽授權與合作。電話:(010)82081166轉6065 郵箱:finance@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