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習近平力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新政頻為企業營利讓道

  • 發佈時間:2016-03-04 07:21:38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胡愛善  責任編輯:田燕

  中國網財經3月4日訊(記者 胡愛善) 兩會前夕的2月29日晚間,央行宣佈降準——自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這是央行今年的首度降準。

  2016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深化改革大旗,勇於實踐、善於創新,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指明方向。

  金融行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經濟建設的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和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援。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指出:“要改善金融服務,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點出了中國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是過去一段時間,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一“短板”已經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有7年之久,世界經濟恢復仍然緩慢、增長仍然脆弱。當初引起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發展漸漸脫離了實體經濟。2013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指出,“要繼續加強國際金融市場監管,使金融體系真正依靠、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以上講話指出了金融體系的發展方向。不論是世界金融體系還是中國金融體系,它都要依附在實體經濟層面上,要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為此,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

  在過去的2015年,中國銀行業系統在服務實體經濟、守住風險底線、深化改革開放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5年,我國新增信貸資金11.2萬億元、理財資金8.5萬億元、債券投資6.1萬億元、信託資金2.3萬億元,通過資産證券化、不良貸款處置盤活存量貸款1萬多億元,並將新增和盤活的存量資金主要用於支援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和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

  銀監會在去年制定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健全普惠金融發展總體政策框架,加強對薄弱領域金融服務的配套政策支援,小微企業貸款實現“三個不低於”目標。通過減費讓利降低社會融資成本,21家全國性銀行收費項目大幅減少。

  國務院去年底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從國家層面確立普惠金融的實施戰略。規劃指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

  為此,銀監會提出,2016年要深入推進銀行業改革開放。具體表現在:實現民營銀行設立常態化,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方式。支援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重組改制。支援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參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

  為了讓實體經濟享受到較低的融資成本,央行施行了一些列貨幣政策。根據央行近日發佈的工作論文《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2014年11月22日以來,央行6次降息、6次降準,1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由3.0%下降到1.5%,1至3年中長期貸款基準利率由6.15%下降到4.75%。

  由於這些政策的調整以及一些定向調控措施(包括再貸款、定向降準等),無風險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都有比較明顯的下降。此外,民間借貸利率和P2P借貸利率也呈下降趨勢。

  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企業要有利潤。企業之所以叫企業,就是必須營利。企業沒有利潤、大面積虧損,兩三年後撐不下去了,那就不僅是速度低一點的問題了,員工收入和政府財政無從談起,而且會帶來金融風險甚至社會風險。我們的政策基點要放在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上,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增強實體經濟營利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