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談抑鬱症:多方法協同治療 足量足療程防復發

  • 發佈時間:2015-03-19 10:41:58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中國網財經3月19日訊 近日,瑞輝在京召開為期三天的 “輝瑞中樞神經峰會”。作為中樞神經領域高規格的學術盛會,來自國內外的數百位中樞神經領域權威專家,共同針對抑鬱症、焦慮障礙、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最新診療觀念、研究新進展及臨床管理等方面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多方法協同治療抑鬱症 藥物選擇重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約為11%。從疾病負擔看,目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抑鬱症發病率高達5%~6%。另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焦慮患者已達9000萬人。

  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李淩江教授指出,“抑鬱症給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困擾,嚴重者會出現自殺想法和行為。數據顯示,有10-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可能死於自殺。而在我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抑鬱症患者佔50-70%。然而,面對抑鬱症的嚴重危害以及高發病率的特點,患者接受相關藥物治療的積極性並不高,只佔現有抑鬱症患者不到10%。面對龐大的抑鬱症患者人群和治療現狀,量化評估和規範治療就變的尤為重要。”

  李淩江教授表示,目前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分三種: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治療的效果是100%,要根據病人病情來選擇一種治療方法或者多種方法協同治療,但是總體來説,三個方法裏藥物治療最普遍。

  國際權威APA《抑鬱症治療實踐指南》基於大量證據指出,在選用抗抑鬱藥時,更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預期的藥物副反應、安全性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另外,患者是否合併軀體疾病,也是選擇抗抑鬱藥物時,重要的考慮及影響因素。

  李淩江教授強調,臨床醫師對病人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藥物治療抑鬱症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的軀體疾病的狀況。同時,應叮囑患者足療程足量規範使用抗抑鬱藥物,即使治療開始起效,也要繼續服用,不能擅自停藥或換藥。因為抑鬱症的治療需要相當長時間的鞏固期和維持期,才能使療效持續,更有利於軀體疾病的治療、預後及恢復。

  關於心理治療,李淩江教授指出,接受過心理治療專業培訓的醫生治療方法和效果會更好,雖然我國一般的精神科醫生都懂一些心理治療知識,但是正規的、科班出身的心理治療醫生相對較少,有待發展。

  抑鬱症發病易反覆 足量足療程治療是關鍵

  抑鬱症一般獲得一次性治療有效並不難,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發病之後會終身多次復發。據統計,單次發作的抑鬱症,50%~85%會有第二次發作。75%-80%的患者會多次復發。主要是由於這些抑鬱症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過程中,存在用藥劑量不足、療程不足、頻繁換藥、擅自停藥等不規範的現象,這不僅造成了醫療衛生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不利於患者的病情恢復。有資料顯示,抑鬱症急性期治療後立即停止服用有效的抗抑鬱治療藥物,病情在一年之內復燃的比例高達50%。相反,繼續服藥的患者中,在為期一年的維持期服藥治療過程中,約有85%的患者能夠保持病情的穩定狀態。

  北京大學教學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表示,抑鬱和焦慮接受藥物治療後,一定要連續、正規、系統地治療,而且要爭取急性期6到8周時間內控制病情。如果6到8周沒治好,就要聯繫醫生看治療方案是否需要調整,是否要換藥或者聯合用藥,或者增加其他治療手段。病情控制之後一定要維持近一年的時間,不要隨意中斷藥物,否則可能一兩個月就會復發。

  針對抑鬱症容易復發的情況,目前國際提出的抑鬱症治療方案強調足量和足療程治療理念。在每次的抑鬱發作期內一定要堅持足夠時間的鞏固治療和維持治療,堅持系統的藥物治療不僅可有效地降低復發的風險,還有助於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認知和社會功能。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三科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施慎遜教授也表示, 作為一種慢性病,抑鬱症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復發,所以對抑鬱症的治療要強調維持治療和長期治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