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總理談到"網際網路+" 移動醫療能破解"看病難"嗎?

  • 發佈時間:2015-03-17 10:18:2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總理見面會上,新京報記者向總理提問:“您網購過嗎?又如何看待網購對實體店的衝擊?”

  李克強總理不僅坦言自己最近剛網購了幾本書,願為網購、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還風趣表示,“最近網際網路上流行的一個詞叫‘風口’,我想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

  在健康領域,最熱的“網際網路+”,莫過於近兩年蓬勃興起,不斷圈錢的“移動醫療”。

  從網上掛號,到眼下各種依託移動網際網路的健康監測、健康管理app,再到“誓言”要顛覆傳統診療模式的雲醫院(未來醫院)“藍圖”……儘管很多還是框架,甚至只是故事,但似乎並不影響各路從傳統行業分流而來的“熱錢”涌入。

  第三方機構艾媒諮詢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25.3億元。

  然而,百億級的市場,在充斥著傳統、剛需、稀缺資源、閉環的醫療健康領域裏,很快被衝得七零八落。

  曾靠“輕問診”創品牌的春雨醫生,在醫生團隊難以穩固的狀況下,開始轉型做服務型電商,指望從賣藥中套現;多地三甲醫院和專家號源久攻不破,“掛號網”今年將配合政府推分級診療,從基層做起;一直高調要做醫藥電商的阿裏健康,今年卻反過來佈局“未來醫院”,謀劃通吃醫院掛號和支付……加上數百個在慢病領域大同小異的醫患隨訪app,還有數十個躍躍欲試的智慧血糖儀……大小迥異,打著“移動醫療”旗號的企業,都想依靠“免費”和“用戶體驗”兩大招牌,通過引錢、砸錢,在疾病諮詢、預約掛號、診查、病癒後隨訪這些理想中的健康管理鏈條上“攻城掠地”或分一杯羹。

  然而,理想美好、現實骨感。早就“約好”的健康大數據,至今還沒拿出成熟模板;熱炒半年,誓要顛覆傳統醫院盈利模式,分流醫院處方的“網售處方藥”,至今基礎政策尚未出臺;即便是最早興起的“線上掛號”,進軍市場的對弈者越來越多,但連公眾也都發現,號源還是只有那麼多,手機上增加幾個app,看病依舊難。

  蘋果移動醫療應用新品發佈會後,惟一參與研發的中國醫生——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陳彪教授終於代表醫生群體發話:沒有醫生的核心參與,移動醫療“玩兒不轉”。

  一語戳破行業痛點。

  “網際網路+”在醫療健康領域,如何將稀缺的醫生、護士等專業資源擴大化,才是移動醫療要突破的本質。

  有人説,“滴滴打車”成功了,現在連“滴滴拉屎”都能火,為啥不能開發個“滴滴找醫生”?

  也許,這是企業、熱錢和創業者,入局“移動醫療”這個大市場前,首先要厘清的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