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鎮痛治療可增進抗癌療效 患者無需忍痛
- 發佈時間:2014-10-11 09:24: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孔彬彬
每年的10月11日,被國際疼痛學會定為“世界鎮痛日”,今年的10月11日是第十一個“世界鎮痛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天約有500萬癌症患者遭受著癌痛的折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全國疼痛診療中心主任醫師、教授樊碧發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許多癌症末期的病人,因為身體疼痛而喪失了求生的鬥志,如何控制疼痛已經成為癌症治療重要的一方面。”
據調查,我國僅三成癌痛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緩解,很多癌症病人並不認為癌痛治療是治療中的優先選項,常常是自己忍著、扛著,到扛不住了就直接使用嗎啡等強阿片藥物。所以尋求解除疼痛的途徑是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共同追求的目標。
樊碧發介紹,目前我國新發現的癌症患者20%伴有癌痛,進展期癌症患者癌痛達到50%左右,而終末期患者的癌痛百分比達到80%~90%。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發展,癌症發病率逐年提高,治療癌症的同時,如何提高患者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以及帶瘤生存顯得尤為重要。
癌痛患者“忍痛”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鎮痛治療可增進抗癌療效
樊碧發強調,面對疼痛,許多人都是抱著“忍忍就好了”的想法。還有人怕影響工作或者麻煩親戚朋友,不願意診治。通過對患者的觀察,我們發現,癌痛不僅會使患者整日遭受疼痛的折磨,還會造成以下一些負面影響:
1 往往會導致患者痛不欲生,生活品質差,嚴重睡眠障礙、食欲下降,喪失對治療的信心;
2 導致免疫力、抗病能力下降,一定意義上加速腫瘤的發展,造成惡性迴圈;
3 癌痛影響凝血功能,很多患者會産生血管靜脈血栓,出現危及生命的並發癥;
4 劇烈的癌痛還會對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響。有些有心臟病的患者,可能因為疼痛出現心腦血管危險;
5 慢性劇烈疼痛長期得不到緩解,會發展成為頑固性癌痛,真正意義上成為一種疾病。此外,由於疼痛難忍,會使患者産生嚴重焦慮或重度抑鬱情緒。
“很多人都認為疼痛治療只是‘治標’,只能改善症狀,意義不大;抗腫瘤治療才是‘治本’,”樊碧發表示,“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癌痛控制是癌症控制的四個重點項目之一。因為把疼痛控制好,病人的狀態才有可能更利於腫瘤的治療。”
2010年美國麻省總醫院腫瘤中心通過研究發現:在治療腫瘤的同時積極鎮痛,能增進抗癌療效。研究人員將新診斷的晚期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抗腫瘤治療聯合以鎮痛為目的的早期姑息治療,另一組只接受單純抗腫瘤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後12周的生存期及生活品質等指標。結果表明,鎮痛組的患者,不僅生活品質明顯高於單純抗腫瘤組,患者中出現抑鬱的比例明顯降低,而且平均生存時間明顯延長。
阿片類藥物在醫生指導下可避免成癮 癌痛治療中禁止使用杜冷丁
一些患者抵制疼痛治療,一部分原因是害怕藥物成癮,樊碧發解釋在醫生指導下可避免成癮,“藥物成癮是一種慢性、復發性、患者不顧後果持續服藥的強迫行為,分為軀體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兩大類。成癮時,患者追求的不是軀體的止痛,而大部分是心理上的滿足,即 ‘欣快感’,這種情況才叫‘上癮’。因此,此類藥物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醫生會根據病人疼痛情況謹慎選擇藥物,按需遞定劑量,藥物的效果只是作用於止痛,最大程度避免藥物成癮。”
據介紹,一般,消炎鎮痛類藥物不會成癮;中等強度的鎮痛藥在正規使用下不會産生成癮性;阿片類藥物,包括嗎啡、氨酚羥考酮、杜冷丁等,它們有一定的成癮性,病情需要下、正規使用可以避免成癮性。
此外,樊碧發補充道,阿片類藥物中成癮可能性最大的是杜冷丁,而在癌痛的治療中,由於其成癮性及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一般不用於常規癌痛治療。早在1996年,衛生部就明文規定:禁止在癌痛治療中使用杜冷丁。而對於嗎啡等藥物,是臨床上治療各種頑固性疼痛最常用的藥物。其副作用小,止痛效果好,只要按照規範治療方法,把握好劑量,不會令人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