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央一號文件:青年回鄉做新型農民機遇多
- 發佈時間:2015-02-05 16:18:59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近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對外發佈,這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發佈的第12個部署“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評價為“亮點頻頻”。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重要內容。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激活農村要素,包括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農業科技體制的改革、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農業補貼政策完善等,這都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動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國祥如是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李國祥供圖
經濟新常態倒逼農業生“變”
採訪中,李國祥首先指出,此次一號文件提出的整個大背景是“經濟新常態”。他解釋説,進入新常態後,經濟增速由高速到中高速穩定發展,未來財政支出更強調社會兜底。從財政支出來看,已經不再支撐繼續保持“三農”每年1000億元左右的快速增長。
“我們的一貫政策是三農的支援力度不減,惠農的政策不減,但未來,依靠財經大規模投入的方式已經不可能了。這就要求我們從過去的依靠財政解決三農問題,轉到微觀上要激活各個主體的積極性的發展模式上來。在財政投入不能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必須使‘三農’難題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得到切實的解決。”李國祥表示。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標,這就必須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目前的情況是,農産品價格繼續大幅度上漲不太可能,而農業生産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如何保證農民,特別是職業農民的收入能夠快速增長,是一個重要課題。”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一方面要通過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來提高農業的科技進步,強化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的品質,提高農民的素質;另一方面也要調整農業自身的結構,還可以在農村開展各種各樣的服務業,通過各種途徑來增加農民的收入。”陳錫文説。
農村改革必須在法治的大框架下進行
在轉變農村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發展結構的過程中,科技體制的完善和再優化也成為不可或缺的題中之義。李國祥指出,過去農業科技強調增産,最常用的方法是施肥用藥,未來要改變這種方式,讓科技在提高效率、産品品質、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
陳錫文也指出,要保持農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就一定要改變過去那種單純追求産量增長,片面的拼資源、拼消耗的發展方式,要把它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的發展方式來,要把它轉到依靠科技進步、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但新路是不好走的,很多地方仍需探索和檢驗。陳錫文還指出,現在一些改革的試點會跟現有法律有衝突,在承擔改革試點的區域,國務院要提請全國人大授權在改革試點的地區暫停執行有關法律。
“根據改革的要求,有些法律必須進行修改,有些則需要廢止。”陳錫文説,此次一號文件第一次對農村的法治建設提出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框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法律的“立改廢”對我們改革的順利推進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條件。
“此次一號文件特別提到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當前農村改革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市場化的問題。既要讓要素充分市場化,又不能損害農民利益,不能破壞農業生産能力。要素市場化改革,要在一定框架或者底線的基礎上推進。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推進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要推進法治引導和規範,這就是我們改革要做的事情。”李國祥説。
農村廣闊天地 青年大有可為
陳錫文指出,當前在新常態的情況下,很多農民尤其是中青年農民進城打工,積累了一定的知識、資金和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後選擇回鄉創業,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
對此,李國祥表示,現在我們正處在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機遇很多。他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年輕的農民工重新回到家鄉重蹈父輩的覆轍,可能就沒什麼希望;但如果投身現代農業,流轉了很多土地,又通過科技創新、現代管理來進行農業生産,從事高附加值的高效農業,或者進行一二三産業的融合,如發展農家樂、旅遊業等,青年人面臨的機遇就會非常多。
“我們要培養新型的職業農民,發展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專業大戶,還要鼓勵農民聯合起來搞合作社。我們希望有資本、有知識、有眼界的青年人能夠回鄉去,作為新型農業主體發展現代農業。”李國祥説。
此外,大學生村官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號文件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對此,李國祥認為,在跟農民打交道、參與新農村建設時,大學生村官一定要與當地農民結合,了解他們的所思所需,考慮他們的生活習慣,掌握合理的工作方式。
李國祥提醒,未來,農民會進一步分化。年輕人想要到農村去創業,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調查研究,要結合自身經驗和當地資源條件,對市場進行準確把握。“當青年人有一個很大的抱負時,需要邊走邊幹,在對當地農民農村生活非常了解的基礎上找尋工作突破口,成為一個合格的新型農民。”李國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