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融信託未經審計合併半年報披露。根據該份半年報數據,上半年中融信託凈利潤為10.57億元,同比下降12.28%。有分析人士認為,經歷了前幾年擴張之後,中融信託的存量已經很大,但同時也出現相應的隱憂,那就是在信託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業務很難有突破。
除中融信託外,另一家信託公司陜國投A半年凈利也不盡如人意。實際上,信託業績下滑並非單一現象。這和當前信託業同時面臨著剛性兌付、經濟下行、優質資産難覓等種種不利條件有關。
凈利下降,支出連續增加
7月13日晚間,經緯紡機公告披露了子公司中融信託未經審計合併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融信託凈利潤為10.57億元,這一數據比去年同期下降1.48億元,同比下滑12.28%。
上述半年報數據還顯示,中融信託營業總收入下降是導致中融信託上半年凈利潤下降的因素之一。根據半年報數據,中融信託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7.5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51億元,同比降1.8%。
中融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凈利潤小幅下降,是因為業務拓展及人員、辦公場地投入增加導致同期支出小幅上升。
中融信託相關負責人稱,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新形勢,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公司適時調整經營發展戰略,積極佈局業務轉型,努力拓展並購重組、國企改制、政府産業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資本市場業務,持續推進內控建設和風險管理升級。
同時,上述中融信託負責人稱,為配合戰略調整,公司加大了對資本市場專業人才及財富管理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公司員工總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0余人。
另據財新報道,中融信託上半年凈利下降和中融信託轉型業務收費模式,收入主要在後端實現,但前期費用已經産生有關。
新京報記者梳理財報數據發現,在中融信託凈利潤下降的背後,是其營業總支出的不斷增加。上述經緯紡機披露的中融信託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融信託營業總支出達到14.41億元,同比增15.5%。
此前的中融信託2015年未經審計年報數據中,其營業總支出已經大幅增加。2015年中融信託營業總支出為33.07億元,增幅42.66%。
中融信託迅猛擴張腳步未停
對於公司營業總支出增加的原因,中融信託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是因為業務拓展及人員、辦公場地投入增加導致。
一位信託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信託公司營業總支出不斷增加説明該信託公司還在進行擴張。因為信託公司目前尚未找到良好有效的應對資産荒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多元化佈局的信託公司更容易取得突破,形成競爭優勢。
資料顯示,中融信託前身為哈爾濱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87年。此後在2002年4月,由中植集團聯合哈爾濱市國資委、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宏達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出資3億元,重組中融信託。直至2009年8月,中植集團持股比例高達67.69%。
中植集團接手後,僅過了4年時間,中融信託在2007年管理的資産規模便達665億元,由其接手之初在信託行業排名墊底的位置,一躍至全國56家信託公司中的第二位。
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據媒體公開報道,2010年房地産市場限購之後,房地産信託紅極一時,中融信託抓住機遇,大量發行房地産信託,短短兩年間,其房地産業務的佔比超過30%,兩倍于同行。
由於風格彪悍,中融信託曾在2010年被銀監會叫停此類業務,但這並不妨礙中融信託的迅猛增長。此外,中融信託曾7次為超日太陽董事長倪開祿提供股權質押融資服務,目前估計涉及金額約4億元。當期,超日太陽已是負債纍纍。
2012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需支付的債務款項合計約46億元,而當期超日太陽凈資産不足30億元,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中融信託手中的超日太陽股權價值或大幅縮水。
上述或許只是中融信託擴張發展的縮影。隨著信託行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改變,各個信託公司開始設立子公司進行業務開拓。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在信託專業子公司的分類方面,主要涉及資管子公司、國際業務子公司、財富管理子公司和網際網路金融子公司四大類。
根據中融信託2015年年報,中融信託並表子公司高達28家,而2014年則為10家。
在一位信託行業內人士看來,前幾年中融信託擴張發展是行業人士眾所週知的事情,但在經過了幾年的擴張發展,中融信託的存量已經很大,但同時也顯現出業務再難突破的弊端。
欲轉型綜合資産管理
據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信託資産規模16.3萬億,即行業平均規模為2397億元。
一組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中信信託通過專業子公司開展的資産管理規模3634億元,同比增幅達108.49%。與之對比的是,2015年年報顯示,中融信託子公司資管規模則相對較小,僅為917.63億元。
一位信託行業業內人士分析稱,如通過子公司開展資産業務管理,一方面可以拓寬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規模效應,實現管理資本增幅,進而使得公司凈利增加確實是擴張經營帶來的利好之處。
中融信託在其未來發展戰略規劃書(2015年-2017年)明確指出,中融信託未來3-5年的戰略目標是從單純的“資金提供者”向主動型的“綜合資産管理者”進行轉型,重點發展私募投行、資産管理和財富管理三大板塊。
實際上,上述中融信託28家子公司中,有26家涉及資管業務。而當前來看,很多資管子公司業務包含房地産類、政信類、股權質押類項目,與信託業務頗為類似。
在用益信託分析師廖鶴凱看來,中融信託之所以在進行著這種轉變,一定程度上和整體經濟環境和信託經營環境密切相關。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佈的數據,2015年中國信託業資産規模邁入16萬億元之後,增速放緩至16.6%,同時信託業務承壓嚴重。
面對挑戰,中融信託的戰略規劃指出,未來私募投行業務公司擬在房地産融資業務、政信合作業務、資産證券化業務和同業合作等傳統業務中,努力提高綜合融資服務能力,圍繞資本市場開展包括上市公司再融資在內的一系列業務。
中融信託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中融信託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私募、投行、資産管理和財富管理于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者,管理資産規模約7000億元。
廖鶴凱表示,從當前信託公司的傳統業務來説,各家信託公司都很難發展,比如説現在做地産信託業務,現在都很難,(通過子公司轉型做資産管理)是一種趨勢。但是這種模式並不一定能夠取得好的發展,只是因為國家有比較特殊的監管,如果將所有業務都放在信託業務這一個“籃子裏”,對盈利來説,會産生一定的遏制。
■ 背景
信託公司業績下滑並非個例
除中融信託外,另兩家信託公司也在近期預披露了半年報。
7月7日,陜國投A發佈業績快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61億元、2.83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2.01%、2.05%。對於業績下降原因,陜國投A表示是由於上半年公司強化了自有資金運作,但上半年證券市場整體表現不佳所致。
安信信託則在近日預計其2016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較上期增加65%,業績增長原因為業務收入增加。
多位信託業人士指出,安信信託業績增長或許只是個例,實際上,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不僅僅是中融信託,現在整個信託行業都面臨信託業務收入下降的問題。
據廖鶴凱分析,整體經濟下行以及利率市場化、利差收窄成為信託行業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此外,在當前信託業整體轉型背景下,當前信託業新舊業務處於斷檔期,舊業務下降的同時,新業務難以規模化複製落地,對利潤貢獻還未有明顯態勢。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鄒晨輝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