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信託 > 正文

字號:  

信託業轉型受困“行業週期依賴症”

  • 發佈時間:2016-01-04 08: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澤先 程維妙  責任編輯:田燕

  從資産規模爆髮式猛漲到五年來首次負增長,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2015年之後,信託業再次被推向轉型的岔路口。事實上,自2013年起,轉型的呼聲就已漸起,然而,對於轉型的方向各家公司至今還沒有形成清晰的發展脈絡。展望2016年,有不少對信託轉型的利好因素,而漸趨明朗的政策也將助信託業轉型一臂之力。

  強週期行業增速放緩

  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火熱的股市給了信託一條新的“生財之道”,傘形信託規模不斷放大,信託業資産規模直破15萬億元。但好景不長,隨著6月開始的股市大跌和監管層高壓清理傘形信託,信託業規模急劇收縮,遭到重創。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信託行業管理的資産總規模為15.62萬億元,較二季度的15.87萬億元下降1.58%,成為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季度環比負增長。

  而回顧信託業的發展歷程,如此的“反轉”劇情已不是首次上演。據好規劃分析師宋華容介紹,房地産、地方融資平臺以及證券是信託業的三大傳統業務,早在2010-2013年間,房地産投資及地方融資平臺的快速擴張就曾帶動信託業高速發展。而2014年開始,房地産景氣度下滑和地方債務形勢嚴峻也直接拖緩了信託規模的增速。

  由此看來,信託業對經濟週期的依賴性太強成為攔在其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門檻。宋華容表示,信託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經濟週期依賴性太強,導致信託業成為“強週期行業”,同時産品創新太少。

  轉型有待産品創新

  信託業能否順利轉型取決於能否降低舊的經濟模式在信託産品中的佔比,以及能否與經濟轉型同步進行産品創新。

  擺脫傳統業務的困頓,可以從業務的資金來源端拓展創新。平安信託日前發佈的業內首份《信託法律與業務發展藍皮書》指出,國內加速推進的國企、金融、土地三大改革,國際發起的“一帶一路”計劃,搭建區域經濟融合平臺和擴大跨境投資等,都將為信託公司帶來新的業務機會與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方正東亞信託研究創新部總經理楊帆和高級主管湯曉華表示,信託轉型的關鍵還有對資金來源端和資産管理端的把控。在從傳統的私募投行向資産、財富管理轉變過程中,信託公司的角色將從融資仲介轉化為投資管理人。做真正的受託人,就需要強大的風險管理能力、投資研究能力和資訊系統的支撐。

  從産品創新的角度,宋華容認為有不少可行的方案。例如加速信託網際網路化,其中消費信託和金融超市可能是未來的亮點;推出資産證券化,儘管證券類産品曾一度氣勢如虹,但國內目前資産證券化總量仍偏低,預計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利用不斷增多的信用違約事件發展不良資産信託等。

  政策不斷完善助力行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已有不少信託公司嘗試著創新産品,包括家族信託、公益信託、土地流轉信託等。在這背後,離不開監管層的鼓勵和政策的引導。

  一方面,監管層不斷地釋放積極信號。在2014年信託業年會上,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伏安除了提出家族信託業務、合規的投資業務(包括股權投資和PE並購投資)、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以及公益信託業務四個信託公司轉型的可行方向之外,同時指出家族信託方面市場體量龐大,可以做更多探索和嘗試。

  隨著信託公司競爭和轉型的需要,銀監會還鼓勵信託成立自己的子公司,這有助於引入專業性人才、拓展業務領域。

  另一方面,政策被不斷補充修正。針對信託網際網路化,2015年7月,多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網際網路信託”概念,並明確指出網際網路信託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主要業態之一。

  直接引導信託業的《信託法》更是在2015年進行了多輪意見徵集和修訂後,化解了制度缺位,並有望在2016年出臺,這對信託業轉型無疑也是一大利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