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信託 > 正文

字號:  

寒冬過後信託業或將迎來春天

  • 發佈時間:2015-12-30 08: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寒冬已然來臨,信託業四面楚歌

  信託業協會公佈的2015年三季度數據中顯示,信託業總資産規模從二季度15.87萬元下降至三季度的15.62萬億,環比下降1.58%。這是自2010年1季度以來總體規模首度出現下滑。其原因主要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滑造成優質資産難尋,資本市場的波動導致證券投資類信託規模的銳減,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競爭的加劇等。格上理財通過從資金投向上分析發現,投向股市的證券投資類信託規模三季度較二季度嚴重下滑,幅度達36%;基礎産業類信託與房地産信託規模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工商企業信託和金融機構類信託規模在近一年來處於小幅波動狀態。

  目前,信託業正處於傳統業務升級尚未完成,新業務拓展尚未規模化的轉型換擋時期。而在轉型進行的同時,整體宏觀環境也給當前信託業的發展帶來了雙重壓力。産品的嚴重同質化,使得傳統業務競爭愈發激烈;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監管層方面對傳統信託業務的限制越發嚴厲;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問題項目逐漸暴露;泛資管時代下信託制度優勢逐漸被削弱……似乎整個信託業瀰漫著濃厚的悲觀情緒。

  轉型探索之路早已啟動,信託公司各路掘金

  回顧我國信託業的發展歷史,我國信託業的高速發展是自2007年信託新規確立開始的,得益於靈活的投資範圍,信託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扮演著通道角色,其業務大多也是以融資方為主導。經過將近10年的高速發展後,傳統業務增速逐漸減緩,而信託行業的轉型創新逐漸被提上了日程。普遍認為2014年是信託行業進入到全面佈局轉型發展的行業“元年”。事實上,信託公司早已在創新轉型之路上邁出了探索的腳步。在信託業內部,各大信託公司早就意識到他們所面臨的危機,開啟了轉型創新的模式。他們打的並不是一場無準備之仗。

  早在2012年以前,市場上就曾出現過酒類信託、鑽石信託、藝術信託、豬肉信託、公益信託等創新型産品。這些“另類”信託産品正是信託行業致力於創新轉型之路的一個縮影。然而,這些信託概念在當時過於新穎,且模式上還不太成熟,因此市場的認可度並不高,並沒有規模化的發展起來。近兩年來,整個信託行業加快了轉型創新的腳步,總體來看,信託公司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開展創新業務。第一,通過對傳統業務的升級改造進行創新;第二,致力於財富管理方面的創新;第三,在與其他機構的合作模式上進行創新。

  在傳統業務升級方面,信託業務開始向基金化方向發展。所謂的信託基金化是指信託計劃募集的資金不投向單一項目,而是由信託公司主動管理,投向一個領域中的若干項目,並按風險偏好對客戶進行分類。基金化的信託業務能夠有效避免單一項目面臨的風險,更能保障投資者獲得穩健的收益。信託公司的業務也從簡單的放貸回歸到主動管理。在基金化業務領域優先試水的當屬房地産類信託。最早在國內發起設立的房地産信託基金的是上海信託,其採用集合信託計劃募集資金認購有限合夥企業的形式,參與相關的房地産項目開發,分享合夥企業的投資收益。隨後,相繼有平安信託、華寶信託等成立了房地産股權投資基金。

  在財富管理創新方面,可謂是百花齊放。消費信託、家族信託、養老信託、公益信託等具有財富管理功能的信託産品屢屢吸引著公眾的目光。消費信託作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信託品種,其涉及的領域包括酒店、汽車、珠寶、白酒、電影等,其中中信信託與百度影業推出的“消費+信託+眾籌”模式更是信託與“網際網路+”概念結合的一次探索。在公益信託方面,國內公認的第一單公益信託産品是2008年汶川地震後建立的“西安512抗震救災公益信託計劃”。隨著近幾年的探索,越來越多行業內專家認為公益信託有著廣大的市場空間,公益信託的實踐也逐漸擴展到貧困家庭助學、助醫、支援災後重建和推動環境保護等範圍上來。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就有湖南信託、萬向信託、國元信託、國民信託、平安信託等向後發行了多只公益信託産品。

  在合作模式創新方面,信託公司逐漸從通道角色,向主動管理角色轉變。傳統的信託項目多是由融資方或其他機構發起,信託公司僅作為通道,在項目中的參與程度較低。而近年來,各大信託公司開始嘗試在一些領域上作為主導方。例如在資産證券化業務方面,信託公司開始提供項目論證、方案設計、仲介組織、監管溝通、推廣發行等全流程服務。截至目前,已經有36家信託公司獲得了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同時,2014年以來大熱的PPP模式中,信託公司也多以主動管理者的身份出現,例如中信信託參與的唐山世博園項目、中建投信託參與的雲南滇池項目,信託公司與當地政府共同設立項目公司,信託公司作為股東參與項目的運營與管理。

  總體上來看,經過早期的初探,和近兩年的大力發展,創新信託業務在2014-2015年期間可謂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可以從這些新型業務中發現,信託公司已經將未來佈局重點轉向了實現信託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的功能定位上來。其中某些新型業務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空間,在不久的將來或將替代傳統業務,成為信託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和利潤增長點。

  泛資管時代到來,信託優勢仍在

  雖然泛資管時代到來使得金融市場競爭加劇,但信託業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首先,信託公司作為專業的資産管理機構和金融理財機構,具有豐富的經驗和人才積累。至今,信託業已經在2002一法兩規的框架下走了整整13年,管理規模已經超越了15萬億元,其間經歷了股市6000點衝高,次貸危機,4萬億元救市,歐債危機,房地産調控等多輪經濟週期的考驗。

  其次,面對風雲多變和需求多元的理財市場,信託業的市場敏銳度、市場判斷力和市場適應力都是其他金融機構無法企及的。

  再次,信託業多年積累形成的風險可控,收益較高的市場信譽、産品定位和公司品牌已經深入人心,較具規模的、穩定的、忠誠度高的高端客戶群體基本形成,市場的認知度趨於穩定。

  冬天來了,信託業的春天還會遠嗎?

  信託業發展到今天,不僅僅依靠政策紅利,更多的是依靠與時俱進的監管政策和信託公司超前的市場競爭理念。信託業通過充分整合在貨幣、資本、實業三大市場的資源,靈活運用債權、股權、物權三大投資手段才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長期立於不敗之地。展望未來,在整個社會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的趨勢下,信託的優勢仍在,轉型步子早已邁開並已加速,信託業的春天還會遠嗎?我們可以想像,未來的信託市場,將會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市場,各信託公司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業務具有顯著的差異性,信託産品的豐富也將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