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信託 > 正文

字號:  

信託“十二五”:金融創新試驗中的“排頭兵”

  • 發佈時間:2015-11-01 08:07:00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胡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5年來,伴隨著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步伐,信託業成為我國金融“試驗田”中的創新“排頭兵”,同時,在實踐中也展示了自身在社會發展以及金融體系中的獨特作用。放眼未來,除了理財市場的巨大潛力外,我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續增強,以信託、租賃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正在崛起,信託業多年積累的市場化運作經驗必將大有用武之地。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及要更好地發揮信託金融服務的資産配置和融資服務功能。經歷30餘年市場歷練的信託,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金融改革的滋養下茁壯成長。

  5年來,伴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國民收入的增長,財富管理和資産管理需求隨之提升,為更好地發揮信託功能創造了市場,信託工具與信託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5年來,伴隨著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步伐,信託業成為我國金融“試驗田”中的創新“排頭兵”,同時,在實踐中也展示了自身在社會發展以及金融體系中的獨特作用。

  2010年至2015年,信託資産規模不斷刷新,在經歷政策洗禮、市場擔憂、轉型疑慮之後,中國信託業已摒棄原始的速度與激情,正在其轉型發展之路上釋放出更大潛力。

  信託業成第二大金融部門

  自2007年信託業新“一法兩規”頒布實施之後,信託業逐漸步入良性、快速、健康發展軌道,其中有兩個關鍵時點——2010年和2012年。

  2010年年末,信託資産規模達到3.04萬億元,首次超過了基金業管理的基金資産規模,全行業信託報酬收入也首次超過了固有業務收入,佔全行業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58.76%,信託業主營信託業務的盈利模式得以確立。

  2012年年末,信託資産規模達到7.47萬億元,首次超過保險業7.35萬億元的規模,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部門。

  熟悉信託業的人士都知道,在中國信託業爆發性發展的最初階段,以低端銀行理財客戶為驅動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貢獻很大。以2009年和2010年為例,這兩年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規模的貢獻度均在50%以上。這種激進式的增長帶來了“量”的迅速積累,也使得信託業當之無愧地成為近10年來增長最快的金融機構。

  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一系列規範銀信合作業務的文件出臺,使得這種粗放式增長勢頭得以有效遏制,信託在市場選擇中開始走向“質”的轉變。中國信託業協會專家理事周小明將2011年劃為信託增長方式轉變的分水嶺,即從粗放的銀信合作業務模式,演變為以高端機構為核心的大客戶主導的“非銀信理財合作單一資金信託”、以低端銀行理財客戶為主導的“銀信理財合作單一資金信託”、以中端個人合格投資者主導的“集合資金信託”“三足鼎立”的發展模式。這使信託業的發展擺脫政策變數,走上了穩定的長期發展軌道。

  實體經濟的堅定支援者

  當前,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管理信託資産總規模突破15萬億元,行業發展基礎日漸夯實,風險基本可控,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銀監會信託部主任鄧智毅撰文將信託業發展概括為四大方面:一是行業規模顯著擴大。2006年信託公司管理信託資産總規模3617億元,2015年第二季度末已達15.87萬億元,增長40多倍。二是經營業績持續改善。2006年信託公司利潤總額49.76億元,2014年年末已達642.30億元,增長近12倍。三是資本實力有效增強。2006年信託公司所有者權益總規模519.50億元,2015年第二季度末已達3547.52億元,增長近6倍。四是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2007年至2014年,我國銀行業資産總規模增長2.57倍,同期,信託資産總規模增長近38倍。

  信託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已成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年末,信託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礦産能源等實體領域資金總額達9.86萬億元,佔全部信託資産的70.53%,基本覆蓋了實體經濟的各個行業。

  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信託公司通過資産證券化、企業並購重組、股權投資等多元化投融資方式,發揮著“跨市場、跨行業、跨産品”的獨特優勢,成為我國金融“試驗田”中的創新“排頭兵”。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華能貴誠信託聯合阿裏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成功發行“華能信託 螞蟻微貸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籌集社會各方資金累計向小微企業發放信託貸款35億元;金谷信託成立“聚信1號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投資單一資金信託”1—10期,為10家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援達16.2億元。

   新常態下的轉型發展機遇

  當然,信託的價值遠不僅在經濟領域,信託還可以廣泛延伸到社會事業等公共服務領域。近年來,銀監會在全行業推動實施“八項機制”和“八項責任”建設,為信託業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這些改革紅利一旦釋放,必將轉化為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2015年,信託業同樣處於發展的新常態,這個“新”不僅是行業的政策扶持,更多是由市場所決定。周小明表示,信託業所依託的理財市場仍然處在成長期,這是信託業保持穩定增長的市場基礎。一旦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理財需求與經濟週期未必有絕對的正相關性。經濟處於下行週期時,市場對理財的需求反而會更強烈。

  放眼未來,除了理財市場的巨大潛力外,我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續增強,以信託、租賃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正在崛起,信託業多年積累的市場化運作經驗必將大有用武之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