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信託之名誤導投資者事件頻發 先向信託核實資訊
- 發佈時間:2015-08-14 06:10: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場對投資者進行了一場深刻的“投資者教育”,也讓投資者將目光再次投向了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信託産品作為固收類投資品種的翹楚,近期銷售火爆。而這樣的機遇,或許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近日,雲南信託就遭遇了一點煩心事。
“我們大概是兩周前接到客戶電話,諮詢關於華安神州牧證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這引起了我們的關注”雲南信託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款産品確實是我們的産品,但問題是該客戶並非我們的客戶,其自稱是天津天合泰富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合泰富’)的客戶。我們僅委託華安證券對該信託産品進行推介和銷售,並未與天合泰富有過任何合作。”
目前雲南信託已經向雲南省銀監局彙報了相關情況,並在官方網站上發佈了澄清公告稱,“未與天津市天合泰富資産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任何業務合作等法律關係”,“請廣大投資者在參與投資時,注意核實交易對手資訊真實性,警惕投資風險”。
“我們目前還沒有直接與天合泰富取得直接聯繫,尚不能確定是否有假借公司信託計劃進行資金募集的行為,也不能確定其為機構行為還是理財經理個人行為。相關事宜我們仍會繼續跟進。”上述人士稱。
這並不是雲南信託第一次面對違法違規行為,早前雲南信託就曾發現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稱,使用與公司近似的名稱設立倣冒網站進行欺詐活動,通過發佈虛假信託産品資訊,非法向投資者承諾收益騙取錢財。
針對公司名稱被借用的違法行為,雲南信託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上次冒用我司官網的情況,我們向雲南省銀監局和銀監會都彙報了相關情況,並出示了公告。同時通過技術手段,查封了倣冒的網站IP地址。在公告發出後,再沒有接到過投資人諮詢的情況。”上述負責人表示。
目前屢出的信託投資騙局讓投資者防不勝防,那麼究竟有哪些騙局花樣,投資者又該如何辨識呢?
陷阱一:一些公司註冊與真實信託公司相近的機構名稱,或將公司名稱中加入“信託”字樣,誤導投資者。去年年初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曾披露33家公司未經銀監會批准卻在公司名稱或經營範圍中使用“信託”字樣,責令其整改。其中,整改後的萬德信託雖域名仍沿用“wdxt.cn”,但機構名稱更改為中洲華創財富資産管理有限公司,類似“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託宣傳口號已經抹去,産品大多為短期低門檻理財産品。
專家支招:大部分信託公司命名為“XX信託有限公司”或者“XX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但不可看到“信託”字樣即認定其為合法信託公司,帶有“資産管理”字樣的更要提高警惕。投資者在選擇信託時,首先要確認發行方是否為具有信託牌照的信託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在銀監會官網上找到“線上辦事”一欄,點擊“金融許可證查詢”,在“機構名稱”中輸入信託公司名稱,即可查到其金融許可證編號、機構地址及成立時間等資訊。若為虛假信託公司,則查不到相關資訊。
陷阱二:盜用信託公司之名發佈虛假産品。近年來,浮出水面的假信託産品越來越多,例如有第三方理財産品銷售網站上發佈的某信託公司的“衡智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由“北京中鶴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某信託公司“揚州匯宇物流信託基金”;還有“石乳甘泉單一資金信託”等。産品發行公司名稱為盜用,但是面具卻做得十足逼真,項目發行日期、投資門檻、投資期限、預期收益率、資金投向、還款來源等資訊一應俱全,令投資者防不勝防。
專家支招:目前信託産品登記制度尚處於缺失狀態,尚無行業性的公開平臺查詢信託産品的資訊。不過只要是正規信託公司推出的産品,總是可以通過信託公司官方網站或信託公司理財客戶服務熱線查詢到相關資訊。儘量不要僅聽信非正規金融機構的理財經理的推薦,如“收益高且剛性兌付”,“現在都是秒殺,再不搶就沒有了”,就匆忙做決定,而應向信託公司核實資訊。
陷阱三:冒用真信託公司名義向投資者進行宣傳和推介活動。山東信託、雲南信託等都曾發現有機構和個人利用網際網路、電話、短信等方式冒用信託公司名義向投資者進行理財産品不當宣傳,信託公司也曾多次發佈公告稱,“有個別理財網站未經我司同意擅自發佈我司信託産品資訊”,“有不法分子冒用本公司的名義,收取信用卡或個人小額信貸辦理手續費用”。
專家支招:根據相關法規的規定,信託公司不得委託非金融機構代銷信託産品。通過金融機構這一正規渠道購買信託可以較大減少買到非法信託的可能性。每家信託公司的打款賬號都是唯一的,投資者在認購任何一款信託産品時,需認準信託公司在銀行設立的對公賬號,資金不可經手任何非信託機構。推介資料和信託合同定要反覆閱讀,了解産品資訊及風險,認購後保存一切相關憑證,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