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在“部長通道”被點讚的銀行:用大數據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痛點
■本報記者 張 歆 李 冰
編者按: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被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點名錶揚,這可以説是相關銀行獲得的“含金量”最高的榮譽之一。
郭樹清談及“金融支援民營企業”時表示:“銀行業做了很多探索:大型銀行,比如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在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也可以做到很快放款,不良率保持在很低的水準,如建設銀行只有1%左右;中型銀行做得也不錯,比如江蘇銀行,也是利用大數據來作出判斷,不良率也比較低;還有網商銀行、微眾銀行、還有網際網路小貸公司,貸款做得也很不錯,不良率也比較低。今年我們會進一步推廣這些經驗,採取更多的措施支援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
《證券日報》隨後也與多數被點讚銀行展開交流,發現各家銀行雖在相關領域各具特色,但採用創新手法服務小微企業是這些銀行最關鍵的共性因素。
建設銀行
為225萬餘戶小微企業放貸逾7萬億元
“近年來,建設銀行從服務大局出發,關注百姓‘安居’和小微‘樂業’,借助新興科技,創新打造服務普惠金融的‘建行模式’,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建設銀行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建行模式”的成效顯而易見。截至2018年年末,該行累計為225萬餘戶小微企業提供超7萬億元信貸支援。
具體而言,首先,建設銀行從“大”數據挖掘“小”資訊。該行聚焦小微企業特點和需求,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創新服務普惠金融的“五化”模式,即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慧化風控、綜合化服務,實現“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三個一”信貸體驗,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難題。
建設銀行將內部挖潛和外部共用並重,依託“新一代”核心繫統,實現對小微企業、企業主資訊整合,同時廣泛聯通稅務、工商等外部公共資訊,以大數據手段精準分析小微企業生産經營和信用狀況,更直觀地為客戶“畫像”,建立小微企業融資“正面清單”,破解資訊不對稱難題,推動批量精準服務。此外,建設銀行實行智慧風險管控,將風險底線嵌入系統,建立大數據選客控險、模型化系統排險、智慧化預警避險等全流程風控機制。
其次,建設銀行“大”銀行深耕“小”生意。建設銀行發揮客戶群體龐大、經營板塊多元、渠道網路豐富等優勢,在普惠金融領域多點發力,不斷拓寬服務覆蓋。該行發揮近2萬戶大企業客戶的基石作用,將金融活水從“雙大”(大行業、大企業)引流向小微企業,創新供應鏈網路銀行服務,通過信用轉換和交易增信,實現對産業鏈條上下游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2018年全年通過網路供應鏈融資,累計服務1.1萬家小微企業,發放融資700億元。此外,該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做好農村金融服務;整合集聚資源,助力“雙創”企業。
第三,建設銀行從“小”善中見“大”義。對於普惠金融,建設銀行沒有簡單停留在信貸服務,而是不斷豐富服務內涵,擴展服務外延。該行通過賦能企業、賦能同業、賦能民生,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擴量、提質、降成本,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工商銀行
將小微企業開戶時間縮短至30分鐘
據工商銀行介紹,該行全面整合了貼近小微企業生産經營的“便捷開戶、公私聯動、財務管理、理財融資、小微e管”五大功能,提供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以便捷開戶為例,平臺借助大數據、雲計算和人臉識別等金融科技手段,通過“線上預約、線下面簽”的便捷開戶新模式,客戶僅需到網點一次,即可在30分鐘內完成開戶與基礎業務的一站式辦理。
據了解,為深化普惠金融服務水準,工行針對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量身打造了工銀小微金融服務平臺,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2018年以來,該平臺已服務近70萬小微企業,其中,為43萬小微企業開立了對公結算賬戶,開戶時間縮短到了30分鐘以內。
工商銀行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
示,其不良貸款率低於行業平均水準。同時,工銀小微金融服務平臺還圍繞小微企業的成長週期,提供包括純信用類的“經營快貸”、抵質押類的“網貸通”以及“網上質押貸款”和“網上票據池質押融資”等在內的多款線上融資産品。其中,“網貸通”通過建立覆蓋全國的押品數據庫,智慧評估押品價值,實現線上一鍵即貸,隨借隨還。“網上質押貸款”和“網上票據池質押融資”支援將企業的定期存款、保本理財和票據進行質押融資,全流程均為線上處理,可方便客戶線上及時獲得資金。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工商銀行運用自主研發的“融安e信”大數據反欺詐系統幫助客戶防範電信詐騙近8萬筆、避免客戶損失24億元。截至目前,“融安e信”已累計攔截電信欺詐25萬筆,為客戶挽回財産損失58億元,有效保護了客戶的“錢袋子”。
微眾銀行
小微企業戶均貸款餘額約25萬元
“數據是基礎,模型開發人員、數據分析人員進行深度的開發,作為網際網路銀行,我們省去了經營網點的成本,更多地投入在數據的獲取和加工上面,把極簡的體驗留給客戶,背後是複雜嚴謹的全流程風控系統”,微眾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劉堃對《證券日報》表示,“我們引入了上百種風險數據源,形成了大數據庫;我們也設計出若干套風險規則,用於篩選出客戶;我們用上萬個變數,開發出數十個風險模型,從而實現了自動化、秒批貸款。”
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民營銀行和科技銀行,微眾銀行的業務重點、發展目標與國家戰略契合。針對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中存在的難點和痛點,微眾銀行結合自身的科技優勢,積極探索創新,初步摸索出一套以數據科技為驅動,便捷、低成本服務長尾客戶的差異化發展模式。從該行披露的2017年年報數據來看,其不良貸款率僅為0.64%,遠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據了解,從2015年開始,微眾銀行即探索基於網際網路O2O平臺具體場景下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圍繞小微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同業調研;同時,積極與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各類商業數據供應商等溝通,建立業務合作關係;組建專家團隊,搭建了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小微企業信貸風控模型。2017年年底,微眾銀行面向深圳地區推出國內首個服務小微企業的全線上、純信用的對公流動資金貸款産品“微業貸”,實現個人消費金融與小微企業金融“兩翼齊飛”。
微業貸將數據、模型和系統作為風控的三大支柱。其中,數據源大致包括五大類,即政府類數據(工商、公安、法院、海關等)、自産生數據、股東騰訊的數據(具有排他性特點的數據)、合作平臺的數據以及市場購買的數據。劉堃表示,微業貸始終貫徹著“風控先行”和“整體設計”兩條原則。在産品設計階段,就構建起風控、IT和商業拓展的“鐵三角”,聚焦信貸全流程的風控,風控全面覆蓋貸前行銷、貸中審批和貸後催收、核銷的信貸全流程。
微業貸上線後不到一年時間,就有效觸達超過20萬戶小微企業,授信客戶中,67%的企業年營業收入在500萬元以下,且在獲得授信時,69%的客戶無任何企業類貸款記錄,40%的客戶無任何個人經營性貸款記錄,31%的客戶既無企業類貸款記錄也無個人經營性貸款記錄。由此可見,微業貸主要服務的是金融尚未覆蓋的小微群體,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
截至2018年12月份,微業貸服務
小微企業34萬戶,其中,46%為製造業和高科技企業,38%為批發零售企業,此外還涉及物流、交通運輸、建築行業等。
微眾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助理楊小斌表示,“我們客戶的平均授信額度35萬元左右,這與我們客戶的規模也是相匹配的。微業貸始終堅持小額分散和分期還款的原則。我們戶均的貸款餘額約為25萬元,大致是股份制銀行個人經營貸款戶均餘額的1/10。”
網商銀行
每筆小微貸款平均運營成本僅2.3元
網商銀行副行長金曉龍向《證券日報》記者吐露,2018年,網商銀行為小微經營者提供了超過1萬億元的資金支援,其中96%發放給了貸款金額100萬以下的小微經營者。來自網商銀行的數據顯示,僅2018年支付寶服務的中國小微企業貸款筆數超過8000萬筆,同比2017年增幅達到60%,其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左右。
網商銀行成立僅三年時間,已經與金融機構夥伴聯手為超過1500萬戶小微經營者提供過貸款服務。
據了解,2018年,網商銀行為小微經營者提供了超過1萬億元的資金支援,其中96%發放給了貸款金額100萬元以下的小微經營者。同時,2018年是“碼商”元年,這一年,有數千萬碼商憑藉收錢碼裝備上了數字化經營的手段,也建立起了一套可量化的信用數據體系。“我們希望未來3年內,能讓中國所有的個體戶、路邊攤都貸到款”,金曉龍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網商銀行的線下小微經營者貸款服務已經覆蓋全國所有省市。在國內三線、四線、五線城市,線下小微經營者對貸款的需求普遍旺盛;在過去一年,該類城市小微經營者從網商銀行獲得的貸款增速超120%,遠超一線和二線城市。
“這一方面説明,三線、四線、五線城市的金融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現在講消費下沉,可以看到整個下沉市場還是非常活躍的”,金曉龍説。在他看來,這個體量微小但數量龐大的群體不應被忽視。
同時,網商銀行經過長達三年的探索,創新地提出了“310模式”,即三分鐘申請貸款,一秒鐘到賬和零人工干預,背後依託于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以及合作的網際網路平臺豐厚的數據積累,還有網商銀行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數千個風控的測試、數百個風控的模型和10萬次以上的指標,在這個基礎上做到毫秒級做出風險的判斷。據介紹,過去發放一筆小微企業貸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網商銀行通過技術支撐的“310模式”,每筆貸款的平均運營成本僅為2.3元,其中2元為計算和存儲硬體等技術投入費用。
而網商銀行在行業中只是技術的推動者之一。據介紹,在2018年6月份,網商銀行就已經啟動了“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用“310模式”。當時定下的目標是未來三年內,將與1000家機構合作,共同為3000萬個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據悉,“凡星計劃”本身包含三方面措施:一,全面開放螞蟻金服、阿里巴巴所有的生態場景,共同經營;二,開放人工智慧風控體系,更好的識別風險,更好管理風險,更好的服務小微;三,開放智慧化的運營能力。截至目前,網商銀行已經撬動了400余家金融機構,在資金來源、風險控制、技術輸出等多個方面展開了緊密合作。
(責任編輯: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