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周琳)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雲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2018年打好三大攻堅戰已經初戰告捷,今年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找準問題、精準發力,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就金融領域工作來看,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進而推動金融業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是當前的堅定使命。圍繞著這個使命,我國雖然已經在去杠桿、去産能、去通道、防影子銀行風險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應當清楚地看到,三大攻堅戰正在進行當中,一方面,前期風險防控的成果需要進一步鞏固,另一方面,金融風險及其防控具有複雜性和艱難性,在防控風險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難點、痛點,甚至引發了一些新的風險隱患。
民進中央今年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於解決當前金融風險突出問題的提案》。提案指出當前防控金融風險面臨的突出問題,反映在:
(一)風險跨市場交叉傳染,與統一協調的監管體系尚不健全之間的矛盾;
(二)強監管、去杠桿控制風險,與在此過程中引起的短期內債務風險加劇的矛盾;
(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金融機構信貸更為信賴政府信用的體制性偏好之間的矛盾;
(四)民企融資難、違約勢頭未有效緩解,與宏觀調控政策“寬貨幣”未能向“寬信用”傳導之間的矛盾。
針對防控金融風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化解風險時要尊重規律,講究方式方法,按照堅定、可控、有序、適度要求,在發展中逐步化解。
范小雲介紹,依據金融工作原則和規律,提案提出5條建議:
(一)引入科技手段,建立和健全統一監管框架,加強監管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實時性。特別強調要打造科技支撐的風險預警及金融監管體系;要有序推進資管改革,避免一刀切式的休克療法,做到循序漸進、疏堵結合;要及時有效監管新興金融業態,制定行業準入標準,動態識別金融創新帶來的新風險點;要關注輸入風險,將跨境業務納入監管範疇,防止境內外市場風險蔓延傳導。
(二)精準穩妥去杠桿,做好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一方面,要發行政府債券,規範舉債,合理確定發債規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轉變發展理念,不能再走高負債拉動增長的老路,防止融資平臺公司變相替地方政府融資,同時加強長效問責機制。財政部門應編制和公佈地方政府資産負債表,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的約束和監督。
(三)內外兼修,紓解民企困境。改善融資環境,大力發展多層次、多品種的資本市場,培育直接融資市場,表內外投貸聯動,優化融資結構,激發民企活力,有效緩解民企融資難及高杠桿問題。
(四)風險有序適度暴露,建立風險追償機制。近年來,打破剛兌是資管改革的基本政策,但仍需有序適度控制風險,要防止擠兌效應。應建立統一的公開債務追償機制,加強審計問責、終身問責;培育不良債券處置市場,建立市場信心,保護好投資者權益。
(責任編輯: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