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進一步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獲得感,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
兩會期間,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成為了普遍關注的焦點。多位代表委員共同發聲為支援服務實體經濟獻計獻策。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險業做好“穩”字文章,自身高品質發展值得期待,在金融“活水”灌溉下的實體經濟取得高品質發展也同樣值得期待。
險資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過去一年,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高。截至2018年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16.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97%。險資在存款、債券、公募基金、股票與另類投資市場發揮了長期資金供給作用。
2018年,保險業專項産品陸續落地,這不僅有利於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加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更好地鞏固市場長期投資的基礎,提振市場信心,有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還有利於支援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發展,為優質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提供長期資金支援。去年以來,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積極拓展支援民企的渠道和方式,與專項産品發揮協同效應,形成合力。據統計,去年已有國壽資産等10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完成專項産品的設立前登記,合計目標規模1160億元,5單專項産品已落地,完成投資約22億元。
記者了解到,2018年,中國平安以多種方式推出數項舉措、提供資金支援總額超過1000億元,幫助優質民營企業紓困解難,以實際行動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在保險資金支援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指引下,平安不斷推進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和重大工程建設。以平安人壽為例,其通過基礎設施債券計劃、基礎設施建設股權投資計劃、鐵路建設基金優先股等方式服務長江經濟帶、西部開發等區域發展。截至2018年5月末,平安人壽通過債權計劃、信託計劃等支援實體經濟餘額近4000億元,主要投向事關國計民生的交通、電力、能源、港口等基礎設施,以及棚戶區改造等重要行業,有力地支援了實體經濟發展。此外,平安人壽還投資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各類債券3000多億元,為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銀行長期資金供給做出了貢獻。
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大灣區建設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意味著大灣區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有代表委員表示,在服務大灣區建設中,保險業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各類資源,為大灣區城市群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新一輪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同時,立足化解風險,保險業可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和保障功能作用,支援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撬動灣區發展,讓企業得到更好的金融支援。
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高品質發展方面,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信託、平安人壽、平安資管等機構積極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開展金融服務。據了解,平安集團與廣東省政府共同發起成立規模1500億元的“廣東平安發展基金”,用於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的大型基礎設施,包括智慧城市、高快速鐵路、城軌等;與深圳市政府簽約總面積31.9平方公里的深圳國際生物谷項目,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産業聚集基地。平安信託牽頭推動各方就設立“中尼友誼工業園”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將在尼泊爾境內開發建設工業園區,積極將西藏融入“一帶一路”的核心功能區;同時協助推動支援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成都北站擴建、武漢地鐵等省市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協調資金投資“雲南交安交通産業基金”,總規模106.69億元,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將促進雲南高速公路快速發展;與北控水務集團開展戰略合作,發起100億元水環境治理投資基金。
金融機構也需要稅優財政支援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大重點就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讓金融之水活起來,就是要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産品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品質、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濱3月4日在政協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時建議,推動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要從四方面著手:一是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和途徑。要在強化服務功能、找準服務重點上下功夫,聚焦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創造性,鼓勵推動金融機構聯動,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作用,開發有針對性的産品和服務,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與效率。二是實體經濟要推進主業高品質發展。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基礎,實體企業要聚焦主業,不斷提高主業的發展品質、競爭能力,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三是要給予金融機構一定政策激勵。針對實體經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情況,分門別類地制定服務措施。譬如金融機構支援國家戰略新興産業、國家重點企業時,若出現虧損,可以給予一定的稅收返還等財政支援措施;對保險資金投資國家重點企業的股權,可以放鬆監管政策的股權比例限制;在不影響實體企業管理的前提下,應鼓勵保險資金參股優質的實體企業。四是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整體而言,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要進一步加大社會資訊信用平臺的建設力度,加大非銀機構進入資訊系統、徵信系統的力度。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