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金融體系中普遍存在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問題,多位政協委員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民營中小微企業一直被定調為經濟和就業的“穩定器”,但由於缺乏金融支援,中小微企業在融資中一直處於弱勢,信貸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分析認為,中小微企業融資存在兩個問題,融資難和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可能要根據我國金融改革的市場化方向發力,而融資貴的問題則與風險定價、資訊不對稱有關。
對於如何解決這兩大難題,3月3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金鵬輝對記者表示,他今年的提案將圍繞完善動産擔保提出,他認為,完善動産擔保將對解決中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有所幫助。
“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中有一個獲得信貸的評估項,在這個項下有一個合法權利力度保護指數,這個指數評估滿分是12分,我們過去幾年分數還不是很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金鵬輝解釋稱。
每年年末,世界銀行都會推出《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這份報告對營商環境的難易程度進行了詳盡評估,主要考察包括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登記財産、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産等10個指標。分數越高排名越靠前,則意味著該經濟體的監管環境更有利於企業的開辦和運營。
金鵬輝對記者表示,目前人民銀行、各大商業機構都在落實有關決定,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預計今年將會有更進一步的進展。
對於具體建議,劉尚希提出,可以運用金融科技去幫助解決融資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一些地區在這方面已經做得相當好,利用風控模型,做到零人工干預向小微企業放款。利用金融科技來進行風控,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依託網際網路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成本低,效率高,既為小微企業提供了貸款,也為金融機構帶來了盈利。”劉尚希認為,過去銀行通過盡職調查、人工判斷去進行放貸,審查成本高,且在碎片化的資訊下難免出現失誤,而運用大數據,通過新的演算法和模型,可以將大量數據綜合起來判斷,也能對企業的經營資訊做到動態掌握。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周桐宇也提出利用數字技術,為小微企業融資,“利用數字技術開展線上風控,通過高頻的移動支付收付款數據等多維度動態數據生成風控結果,替代傳統線下風控,並據此進行線上放貸。”
周桐宇認為,這種網際網路貸款模式初步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的觸達、成本、風險等難題,給民間資本參與小微融資趟出了一條新路。
不過,目前這種數字技術的方式為小微企業融資還存在不少障礙。對此周桐宇建議,首先應該鼓勵小微企業生産、經營數字化升級,包括使用移動支付等,以此積累信用;要推動工商、稅務、司法、公用事業與金融機構數據開放,增加小微企業數據的維度和準確度;此外,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用聯合貸款等方式,發揮最大價值。
來源:一財網
(責任編輯: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