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大大集團總裁被帶走 員工稱曾被迫買産品

  • 發佈時間:2015-12-19 08: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汪青  責任編輯:王斌

  繼e租寶事件之後,又有一家理財公司或存“大雷”。據爆料稱,上海大大集團近日遇到資金兌付困難,甚至不能按時發放員工工資。同時,公司通過強迫全體員工購買旗下理財産品來度過危機,拒絕購買者將被“清退”。目前,已有部分工作人員在未投資的情況下被辭退。

  隨後,《中國經營報》記者深入探訪其上海市分公司,公司員工仍在正常辦公。對於兌付的問題,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公司正在積極處理,相信很快就會全部兌付。而當記者詢問理財項目資金去向、資金託管和風控等問題時,對方卻以“集團層級分明,不能越級”拒絕回答。

  多位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大大集團快速擴展、大量招人的殺手锏主要是高薪和高回報,並且工作自由輕鬆。儘管很多人明明知道公司並沒有任何的實體盈利點,但都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的“接盤俠”。

  有消息稱,在12月17日總部的投資者説明會上,大大集團總裁馬申科的父親證實16日下午已與馬申科失聯,隨後,大大集團發言人確認馬申科已被經偵帶走。當日晚間,大大集團發佈聲明,承認大大集團及其母集團申彤集團正在配合經偵檢查,並且賬號、賬戶已被暫時封停。

  維權者感慨: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12月16日,本報記者來到大大集團位於銀城中路8號的中融碧玉藍天大廈28樓的上海市分公司。隨後,記者以“大大寶”CTC項目投資者身份得到一位工作人員的接待。

  當記者問及集團是否遇到兌付難題時,該工作人員表示,“今天已經有6位客戶過來要求公司進行兌付,目前公司也正在積極處理兌付問題,剛剛已將要求兌付的投資者合同編碼記錄下來,後續我們將上報給相關部門,相信很快就會得到兌付。一般情況下,兌付向後延幾天是很正常的,並沒有什麼兌付危機。”

  而當記者詢問,投資項目進展如何,為何沒有第三方資金託管,以及風控是否達標等問題時,該工作人員以“我只是行政人員,只負責接待處理要求兌付的客戶,這些專業的問題需要業務人員才能解答。”而當記者提出是否可以介紹一位業務人員進行講解,該工作人員卻表示,“整個集團層級分明,不能越級,我們這邊是上海市的市公司,相當於一般的省公司,下面還有區公司、分公司和支公司。所以,你在哪買的理財産品就要去找賣給你産品的業務人員,不可以越級處理。”

  此外,當問及公司是否出現拖欠員工工資的問題時,對方表示,11月份的工資本來就是在12月15日~22日之間發放的,因此,這幾天都有可能發放。最近之所以有太多負面消息,都是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在散播謠言。“平日裏,公司也一直十分注重黨建、慈善等,集團以及旗下的子公司發展都很穩定,肯定是不會有問題的。”

  快速擴張,大量高薪招聘而來的員工,其金融素養究竟如何呢?一位內部員工表示,其實大大集團根本沒多少懂金融的業務人員,應聘門檻很低,主要還是看有沒有錢投資。“很多人應聘進去後,自己投資再拉上親朋好友,投資幾萬塊後就變成業務人員,然後投得越多職級就越高。很多人對自己投資的資金流向哪都不知道,更別提什麼風控了。”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上海維權者對記者表示,自己是在幫家中的母親維權,由於母親同事的孩子在大大集團工作,在他的鼓動下,母親也買了50多萬元的理財産品,其實母親對投資理財根本不懂。“實際上,加入大大集團QQ群後,可以看出來很多人心裏都清楚公司根本沒什麼實體盈利作支撐,但都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的接棒人,還在繼續硬撐著找接盤俠。真的是應了那句,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15日晚間,申彤集團官方公告稱,“最近,申彤集團根據市場的需要,對內部機構機制進行了一些調整,項目有增有減,人員有進有出。個別對所在公司整體規劃不夠了解或者對個人利益不滿意的員工散佈了一些對公司不利、不實的言論。”此外,公告中還表示,“目前,申彤集團資金充足、經營規範、運轉正常有序。我們正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關注民生、關注老區建設,在企業的投資方向上做了一些實質性的調整。”

  資料顯示,大大集團是上海申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申彤集團成立於2013年7月,註冊資本金5000萬元,法人代表馬申科。據申彤集團官網顯示,申彤集團旗下有大大集團、迎智集團、茂堅集團、靜靜集團、菲陽集團等多家子公司,分別負責財富管理、教育科技、建築裝飾、文化傳媒、影視傳播等業務。

  截至2015年11月,申彤集團已在全國282個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分公司總數達500家,在職員工6萬餘人。截至10月末,大大集團已在全國開設23家省公司,4家直轄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有內部員工對記者透露,目前集團在全國已經有超過12萬名員工。

  據大大集團官網,其線上理財平臺“大大寶”累計投資接近1.9億元,而其線下融資規模目前並無詳細數據。記者在探訪上海市分公司時,接待人員對記者表示,“大大寶”目前主要面向內部員工,算是給內部員工的福利,並沒有對外開放,後續不排除對外開放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大大集團被媒體曝光,其鄭州公司存在多處違規,旗下私募基金涉嫌非法融資。

  擴張殺手锏:高薪、高回報

  據一位前員工透露,公司底薪原本是6000元,提成每個月20%,後來提出“大幹一百天”後,底薪上升至10000元,拉5萬元單子就立馬轉正,每個月還加發4000元。另外,上班特別輕鬆自由,除了經常開會基本沒什麼事情。“人事部有個女同事入職十來天,前兩天信用卡套現5萬元投資,然後終於順利轉正,頭銜也隨之變成人事經理。一般情況下,升職以後就會越投越多,甚至有人把房子都賣了進行投資。”

  據悉,大大集團對於員工投資轉正的政策也一直在變化,甚至一天都會改變好幾次。該説法也被上述上述接待記者的工作人員證實。

  “最開始要一個月拉滿20萬元才能轉正,後來12月初變成拉單子10萬元一個月,沒過兩天又變成5萬元3個月。12月12日,公司又對我們説轉正的政策又放鬆了,變成全員轉正,但是必須每月拉5萬元的單子,包括行政人員。就在15日,公司經理説公司遇到困難,要求全體在職員工必須投資1000元年化項目,否則將被清理出公司。”有知情人士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公司還要員工簽訂承諾書,認可公司並與其共同發展等,大意就是‘表忠心’,不簽署者也會被清理出公司。”

  “大大集團的業績考核按存量算,只要資金趴在賬上就為業績;轉正後每月最低業績為10萬元,轉正員工月薪基本都在2.5萬元以上,基本工資和提成差不多各一萬多元。”上述前員工説。

  另一位僅在職7天的前員工小梁(化名)對記者表示,剛剛入職沒幾天,公司就開始要求試用期員工購買公司旗下的理財産品,然後才能轉正。但是在查閱産品介紹後發現,該理財産品對項目的介紹非常含糊,資金也是直接打給融資方的個人銀行賬戶,並沒有第三方資金託管,思來想去覺得太不安全,因此最終沒有投資,目前已經被辭退。

  根據內部人士提供的《在售項目》顯示,大大集團銷售的理財産品主要包括3個,分別是CTC、東金所和山東東建,皆為1萬元起投,1萬元遞增,項目期限包括30天、90天、180天和360天。其中,東金所和山東東建的對應項目預期收益為5%、8%、10%和12%+浮動收益,而CTC項目預期收益則是6%、7%、8%和9%。

  小梁對記者表示,員工購買“大大寶”上的産品並非通過線上網頁或是“大大寶”APP,而是將資金直接轉到公司給的銀行賬號。例如,CTC項目對應的打款公司名稱為西藏浦新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經記者查詢,該公司註冊于2015年10月23日,執行事務合夥人為單坤,企業法人上海申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自然人股東馬申科。此外,東金所項目對應的上海讚榮投資管理合夥企業和山東東建項目對應的上海仁亞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的企業法人都顯示是上海申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前者註冊于2014年5月2日,後者註冊于2014年3月17日。

  “大大集團的投資款基本上都是內部員工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在投資,如此巨大的投資款全部流向不明,項目進展的情況也從沒有進行任何的説明,公司的盈利點也看不出來到底在哪,很有可能是在拆東墻補西墻。”有投資者在QQ維權群中吐槽。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在網上結識了一位四川省的業務人員,該人士表示,如果願意投資5萬元3個月的理財産品,除了相應收益外,還可以把自己的提成(大約2000元)直接返現。不過,當記者詢問是否可以發一些項目內容介紹和相應合同的資料時,對方卻多次推脫。

  隨後,記者從其他投資者處得到一份關於CTC項目的內部合同。該項目全稱為CTC全球大學生創業就業實戰營,募集金額30億元,投資期限從30天到360天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有四種:A類投資期限為3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6%;B類為9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7%;C類為18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8%;D類是36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9%。A類、B類合夥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C類、D類按季度分配利潤,投資到期還本。所以期限的産品在投資期限屆滿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還本付息。

  還款來源顯示,股權收益回報、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支援補貼、政府科研項目經費、平臺投放廣告收入、實戰營合作企業管理收入等。然而,大學生創業項目股權收益週期較長,加之創業行為的成功率較低,是否能承擔如此高的收益,值得考量。

  對於大大集團推出的理財産品,業內人士的質疑主要在於公司並沒有私募基金牌照,卻公開銷售未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産品。儘管大大集團官網顯示,公司有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的登記證明。不過,根據不久前中國基金業協會發佈的聲明顯示,私募基金登記備案證明、證書和相關公示資訊僅表明該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經履行相關登記備案手續,並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能力、持續合規情況的認可,也不作為基金財産安全的保證。此外,除了産品收益高達8%~13%外,業務人員還有額外提成20%左右,因此,項目融資成本至少在30%。

  “實際上,目前私募基金登記採用的是核準制,只要相關登記素材齊全就可以登記備案,從事私募基金業務也就合法。因此,投資者在面對這些公司時更需要謹慎對待,以免披著合法外衣的詐騙公司有機可趁。”業內資深人士楊濤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