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理財産品急吼吼掛鉤股票 借錢炒股此起彼伏

  • 發佈時間:2014-12-16 07:41:12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股市“瘋牛”疾馳而至!這讓銀行有些撓頭,正趕上攬儲季,銀行卻眼見著儲蓄瘋狂外流。著急的還有近一段時間風頭正盛的P2P平臺,投資標的秒搶即光的光景也一去不返……不過,“瘋牛”有傳染性,霎時間,幾乎所有的理財産品都開始掛鉤股票,頗有一種讓瘋牛跑得更遠些的架勢。

  銀行理財 急著掛鉤股市

  臨近年底,銀行理財的收益開始升溫,只是因為隨著降息,收益在6%以上的理財産品不如去年多了。而牛市的來臨讓銀行的理財客戶流失了不少,著急的銀行紛紛搭上牛市的便車,推出了多款掛鉤股市的銀行理財産品。

  近日不少銀行推出的掛鉤股市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較普通銀行理財收益率高出不少,而起購金額並不高。如招商銀行在售的一款41天期“焦點聯動系列之股票指數表現聯動理財計劃”,起購金額僅為5萬元,年化收益率則達到了12%。

  銀率網相關人士表示:“銀行之所以加大掛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結構性産品的發行力度,主要是受益於國內A股市場出現的小牛行情,銀行想通過發行這種掛鉤股市的産品吸引投資者。”

  銀率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以來,共有22家商業銀行發行858款結構性理財産品,環比增加16.73%,同比更是暴增95%。其中,掛鉤股票指數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最多,為235款,佔比27.39%。

  風險提示

  “這種産品風險較高,購買時需要量力而行,要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股市起起落落本身風險就高,這種産品適合有投資經驗且偏好風險的投資者。

  這位理財經理坦言,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並不意味著股市上漲就能掙錢,也需要看清這款理財産品的屬性。一般來講,如果股市的漲幅或跌幅遠超過理財産品設定的線,按照結構性理財産品設置的規則,只能按照最低的收益率標準來兌付。

  P2P平臺 股民新的融資渠道

  瘋牛行情下,借錢炒股此起彼伏,P2P顯然成了投資者新的融資渠道。

  “沒想到,平臺上線也就一兩個星期,每天都有四五個配資人來借錢。”12月初剛剛上線的趣炒股是一個專門經營配資股市的P2P平臺,其副總裁向記者説,儘管平臺還沒怎麼宣傳,但每天前來詢問的投資人和借款人都很多,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記者一家炒股網站上看到,已經有30多個項目標注“籌款完成”,最高借款50萬元,最低5000元。借款期限普遍在1個月左右,年化利率均為12%。且所有項目均標注以市值高於借款金額的股票做抵押。

  “抵押的股票市值是放大杠桿後的炒股金額,平臺最大的杠桿率是5倍。”平臺負責人解釋道,配資人拿1萬元做保證金,5倍杠桿後就是借資5萬元,加上保證金就是6萬元。也就是説,配資人可以拿著6萬元的資金去股市投資。“平臺不會把錢直接打到配資人賬戶,而是注入第三方電子賬戶平臺,並設定警告線和強行平倉線,確保資金安全。”

  5倍的杠桿率並不算太高。華東某P2P平臺工作人員介紹,其最高配資比例可達15倍,最高配資額600萬元。

  “融資融券的杠桿一般才有1.2到1.5倍,5倍杠桿已經算得上是賭博了,10倍以上就已經很瘋狂了,更別説15倍了。”一位金融從業人士向記者坦言,杠桿率越高,雖然掙錢的可能性越大,但賠率也將隨之增加。

  這位業內人士介紹,借款杠桿率在5倍左右的配資人,需要對自己投資股票有足夠的經驗和信心,而投資人在選擇平臺時更要選擇有資質和風控較好的平臺,防範平臺和融資人跑路。

  信託理財 跟著牛市火一把

  走了一年“背”字的信託行業,終於借著年底突然而至的牛市火了一把。

  “最近外貿信託做得很火,這種信託很多都是將資金投向二級市場的。”一位信託業內人士介紹,這種信託通過私募到信託做過橋,並將此包裝成理財産品,而募集到的資金,或直接投向二級市場,或做“量化對衝”之後,再投向二級市場,而後者最近增加不少。

  據了解,量化對衝就是在二級市場做個賣多賣空的對衝之後,將其包裝成理財産品出售給普通投資者,但準入門檻需達到100萬元。“這種信託産品的收益率比此前債券型的高很多,大約能達到20%,而債券只9%左右。”

  據用益信託不完全統計,12月第一週共有26家信託公司參與成立了61款集合信託産品,其成立規模約為108.7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週成立的61款集合信託産品在融資規模上,主要集中在股權投資、證券投資、權益投資及貸款上。其中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共成立10款産品,累計募集資金17.82億元,佔總規模的16.38%,較前一週相比出現較大的增幅。

  投資信託往往需要100萬以上的資金,可想而知,信託的風險的確比銀行理財産品要高出不少。

  “一般來説,信託分為優先級、中級和次級,優先級風險最小,但收益也只有8%左右。次級風險最大,收益也就最大。中級則在兩者之間。”國際金融理財師王松介紹,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産品時要看清信託産品結構、投向和如何設計,量力而行才是最重要的。

  保險 理財類險種再戰江湖

  央行降息,加上“雙12”的噱頭,再疊加股市走上一波“小牛”行情,令已經沉寂多時的保險理財市場再度風生水起。進入12月以來,多家保險公司為了2014年的業績做最後一搏。理財類保險産品成為不少險企的殺手锏,其密集程度創造了一個年內小高潮。

  從市場公開資訊了解到,包括新華保險、平安人壽、中國人壽、中意人壽、合眾人壽等多家公司都推出了以理財為主的保險産品,多是分紅型或萬能型産品。機構數據顯示,在被納入排名體系的195個保險企業投連險賬戶中,11月份獲得了3.6%的平均收益,刷新了9月份創造了3.34%的年內紀錄。不過按照同期滬深300指數超過10%的上漲幅度來看,投連險産品總體仍然跑輸大盤。

  據業內人士介紹,投資型保險産品的收益率並不太高,這主要是由於在這一波股市啟動前期,保險資金出於穩健的考慮沒有太過加倉,導致踏空了一波行情。儘管如此,保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保費就已經創下了年內新高,業內預期,11月、12月的增長會再創新高。如果到2015年股市再爆發出新一波上漲行情,保險資金很有可能積極入市,投資理財型的保險産品將更加火熱。

  保險産品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財功能,但其收益率都具有不確定性。一些網際網路銷售的産品門檻比較低,但風險提示不足。投連險的風險系數更高,需要與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人購買。此外,保險産品未到期退保一般都會産生一定費用,購買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合同相關規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