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險資借勢滬港通掃貨大藍籌 瞄準港股特有標的

  • 發佈時間:2014-11-13 08:25: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盧曉平 于祥明  責任編輯:郭偉瑩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險資上榜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重倉股合計達379隻,與今年上半年相比環比增倉約13%,增倉個股為91隻,增倉數量位居前十的分別為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萬科A金地集團保利地産中國聯通太平洋中國平安招商地産中信證券,絕大多數分屬金融行業和地産行業。

  滬港通開閘在即,險資AH兩市加緊忙活,掃貨大藍籌掃到手發熱。調查顯示,滬港通後,險資積極進取態勢有望持續,且投資筐裏的股票有望延伸至網際網路、博彩等稀缺品種。

  A股市場,險資積極加倉地産股。記者梳理了A股地産上市公司三季報,僅三季度,險資新進入包括保利地産、首開股份、招商地産、萬科、鐵嶺新城榮盛發展等一二線地産股。涉獵其中的保險公司有大有小,人保壽險、新華保險、泰康保險、天安財險等成為地産公司前十大股東新面孔。而生命人壽和安邦保險喜歡湊堆幹活的習慣,為市場演繹著一幕幕股權爭奪好戲。

  香港股市,11月初,生命人壽增持必美宜和中煤能源兩隻港股,其中,後者被持續增持。此前,太平保險在三季度末新進入安賢園控股。有媒體統計,截至滬港通落地前一週,生命人壽、中國人壽再保、陽光人壽、新華保險、太平保險等險資公開披露持港股總計市值約180億港元。

  買股正當時

  “險資在滬港通時間表明晰後,加速佈局大藍籌,除了掘金價值洼地外,還可以趁機坐一次政策的轎子。”中金公司一位資深分析人士解讀。

  對於國內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滬港通是陌生的。但對於險資,港股早已是熱土了。早在2005年,保險資金就獲准出海。2007年7月25日,中國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正式發佈《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機構運用自有外匯或購匯進行境外投資。至此,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主體從人保、人壽、平安等少數幾家機構擴展到全行業,我國保險資金投資境外市場的戰略通道全面打通。但此後投資金額不高,且長期沒有變化。

  但裂變來自今年。

  根據外匯管理局披露,截至2014年10月30日,38家有資格的保險公司共計QDII額度為302.33億美元,僅次於銀行的141.9億美元和基金的368.5億美元。

  為什麼早就下海,但最近一年才忙著大幅度“濕身”呢?

  一家京城大型險企人士回憶,這幾年港股走得疲弱,在2007年抵達最高3萬多點後,一路下挫至萬點關口。最近這些年雖有反彈和波段,但獲利空間有限。更為主要的是,人民幣一直處於升值態勢,股票收益在扣除人民幣匯兌損失後,才能落袋。

  “考慮到未來幾年內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再呈現單邊上漲,加上港股也該走強了,現在投資港股是個不錯的契機。”一位生命人壽人士私下告訴記者。在保險係QDII中,生命人壽獲批的額度較高,僅次於中國平安為44.09億美元。

  其實,嗅出投資戰略機遇、到香港掃貨的還有全球其他機構。在大資金推動下,9月初恒生指數直逼全球金融海嘯後2010年11月創出的高位,港股日成交額更是突破千億港元。

  調查顯示,受訪險資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品質持續看好,而香港經濟也有望借光,再現升勢。

  類QFⅡ選股思路

  無論是在A股還是H股市場,險資的選股落腳點仍是金融地産大藍籌。

  “別看保險資金投資風格兇猛,其實,基本思路和QFII有雷同之處”,中金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綜合QFII重倉持股的行業分佈、市值分佈和個股情況,中金認為海外投資者偏好于各行業的藍籌或潛在藍籌,在行業上傾心於大消費領域和分紅收益穩定的交運電力板塊,個股重倉首推的是銀行為代表的低價藍籌。

  除了長期穩健投資共性外,保險資金還有自身的投資特性。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於保單的銷售,對於壽險公司來説,由於保障型保單的期限長、分期繳納,因此保險資金具有負債久期長、規模較大的特點。同時,由於是保障型資金,保險資金要求投資對象與交易結構的安全性高。險資運用的三項原則依次為: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

  因此,相對於QFII,保險資金更偏好銀行地産股票,長期穩定分紅成為首當其衝要考量的指標。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險資上榜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重倉股合計達379隻,與今年上半年相比環比增倉約13%,增倉個股為91隻,增倉數量位居前十的分別為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萬科A、金地集團、保利地産、中國聯通、太平洋、中國平安、招商地産、中信證券,絕大多數分屬金融行業和地産行業。

  綜觀銀行地産股,無論是A股還是H股,股價已經低估。例如銀行股基本處於破凈狀態,而地産股,尤其是一線的優質地産股,毛利率幾乎在50%左右。

  從二級市場博弈的路線圖也可看出,險資對於銀行股的偏愛早于地産股,隨著改革推進宏觀經濟風險逐步釋放,已經吃了很多銀行股的險資,又把主要認購對象瞄準了地産。

  下一目標:港股特有標的

  香港股市有一些標的是A股沒有的稀缺資源,如博彩、墓地等。而這或將是險資下一步投資目標。

  “香港6隻博彩股票中,有很多機構投資者,險資不會放棄機會的”,一位在港投行人士預估。

  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目前尚未一家險資明確告訴將買博彩股。但博彩股的誘惑,是一般機構投資者難以抵禦的。

  從盤面看,澳門博彩股受中國反腐影響,股價已經重挫30%-40%,目前估值合理,加上品種稀缺,投資價值已經出現。

  至於墳墓陵園類股票,已經有險資先聲進入。如太平保險在三季度末通過配股方式,新進入安賢園控股,溢價約8.28%。根據認購協議,認購人禁售期為3年,配售股份佔擴大之後集團已發行股本約6.72%。

  除了這些另類股票外,包括騰訊等網際網路龍頭股票,也是A股市場買不到的優質品種。同時,基礎材料也是險資的投資偏好。

  保監會資金運用部的有關人士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首次披露保險海外投資的基本情況:公開市場權益類産品是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主要品種,其中港股佔全部股票投資98%。保險資金持有的基礎材料股佔比已經超過金融股,成為第一大類持股。

  具體是:9月末,基礎材料成為保險機構投資港股最大的行業,投資餘額235.55億港元,在保險業持有的港股資産中佔41%,金融股資産153.87億港元,位居第二,佔比26.78%;公用事業、工業和能源分別位居第三第四第五,佔比分別為8.93%、7.27%、4.51%。

  調查顯示,險資大手筆港股淘金,今年只是開始。保監會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保險全行業總資産9.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5.91%。保險資金運用餘額87676.57億元,較年初增長14.05%。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投資佔比10.01%,未來投資施展空間巨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