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進入保險領域的各路資本,如今熱情卻不如此前那般高漲,一度火爆的保險公司設立潮也出現降溫跡象。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發佈擬設保險公司公告的上市公司數量僅14家,同比銳減59%。
通過新發起設立保險公司方式進入保險行業,對於上市公司及相關發起人來説並不容易,不僅要有資金實力、有真正投入保險行業的決心、要經歷時間考驗,股東之間還要有共同價值觀,才不至於中途止步。
有市場觀點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恐難有保險公司獲批籌建,即使有也是極少數。在這種預期下,個別發起人已經快速按下終止鍵,籌備組就地解散。此外,也有一批擬籌建公司因為存在“硬傷”而未獲保監會許可。
擬“涉險”上市公司銳減
從公告數量上看,上市公司設立保險公司熱情減弱。
據記者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發佈公告稱擬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4家,同比減少59%,擬設保險公司11家,包括5家壽險公司、3家健康險公司、2家財險公司和1家保證保險公司;去年同一時期,共34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擬參與投資設立19家保險公司。
2016年全年,共有73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擬參與投資設立42家保險公司。
另據統計,今年以來,工商總局預核準名稱的保險公司超過150家。不過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名稱預核準6個月後仍然沒有獲得保監會批復籌建,這些核準過的名稱將需要申請延遲或者重新申請。
從業多年的王亮(化名)對記者分析稱,考慮到監管政策環境趨嚴等原因,預計一兩年內保險公司不會再有批籌,中間可能有個別特例,但準進入者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王亮認為,多數籌備保險公司的人還沒有打退堂鼓,畢竟前期已經做了不小投入,且他們深知等待的過程難免,已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不過,如果前景持續不明朗,股東後面不再給團隊支援,籌建的事情自然也就擱淺了。”他説,投資方的堅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打折。
目前籌備保險公司的人中,有不少是在觀望。一家已經進入排隊狀態的保險公司籌備組人士小盛(化名)説,對於公司多久會獲批籌建,甚至是否會獲批,沒有太大把握。
已有宣佈退出者
除了外部原因,對於如何推動設立保險公司,一些準股東之間也沒有達成一致,從而導致中途止步。
上市公司美盈森即為其中一家,從公佈參與發起設立保險公司意向到“反悔”,不到一個月時間。今年3月18日,美盈森發佈公告稱,為推進公司在金融領域的佈局,擬使用不超過1.5億元自有資金參與發起設立長青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4月15日,美盈森再度發佈公告稱,鋻於在長青保險公司籌備過程中,公司與長青保險公司籌備組就有關事項的認識存在不同意見,決定終止該項目。
今年1月11日,世貿股份也發佈類似公告,稱公司參與籌建的新沃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沃財險”)在籌建過程中,各方意見未達成一致,經協商後公司決定終止該項目。此前,世貿股份在2016年1月份公告參與設立新沃財險。
記者還了解到,某上市公司擬牽頭設立一家健康保險公司,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前期資料已準備好的情況下,卻自主放棄,未將申請材料遞交到保監會。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