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事件不斷發酵,“火”從地産圈不斷蔓延,接二連三的燒到了保險圈、證券圈、娛樂圈……從一邊倒的支援王石、到一邊倒的聲討王石、再到支援聲、聲討聲各半,資本的力量、情懷的力量正在不斷博弈,而支援聲討背後近日又出現了針對萬能險的各方辯駁。
故事要從關於萬能險是否有投票權的爭端開始説起,有質疑稱萬能險並不具備投票權,相關觀點認為,遵循《證券法》和《公司法》的規定,如果相關保險公司拿不出代表萬能險賬戶行使股東權利的法律依據,董事會依法可將其拒之於股東大會門外。
記者採訪的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對上述觀點並不完全贊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萬能險算保險公司的資産(同時也構成對客戶的負債),雖然獨立賬戶核算,不進利潤表的收入,但進資産負債表,並不是表外業務,不屬於委託關係。所以保險公司當然可以在監管規則框架內全權處理自己的資産並行使全部權利。”
而針對寶能係利用萬能險融資標購的股票是沒有表決權的説法,另一位從事精算的資深人士則分析:“萬能險不存在這個問題,萬能險不是投連險。對標美國,美國萬能險也不受SEC監管,但是投連險就是參照基金進行管理。”
其實寶萬之爭中最需要理清楚的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萬能險是否打開了險資的投資“魔盒”,二是寶能係的資金是否主要來自於萬能險。
萬能險的崛起從2012年開始,原本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萬能險因為結算利率大幅下調,從2009年開始被市場逐漸淡化,加之新會計準則不將萬能險的投資部門計入保費,其市場份額下行趨勢明顯,但2012年部分新保險公司和中小保險公司推出了零初始費用、零管理費用的萬能險産品,伴隨網銷的走紅,萬能險開始出現“井噴”,新的策略是將分紅險與萬能險形成組合,也可以附加其他保障型産品,將萬能險的投資收益擺在第一位,按月公佈結算利率,通過間接提高客戶收益率的方式提高産品吸引力。
雖然投資部門的萬能險收入並不計入保費,但對於眾多中小保險公司而言,會從公司品牌、資金流動性、投資本金等方面受益,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保險市場,其萬能險則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以來一直增長較快。
提及萬能險,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6月28日在和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記者交流時表示:“萬能險是一個理財産品,它不是萬能的。在英聯邦,開展萬能險要有保監會和證監會的批准。萬能險的特點是進取自由,對公司業務穩定有影響。萬能險是靠收取費用,這些費用是不是能夠支撐公司的長期發展。萬能險的波動性是無法控制的。現在各家公司萬能險的投資回報很低,但利率很高。因為如果不是高利率,客戶隨時可以贖回。”
而就會否選擇萬能險産品,萬峰直言:“萬能險只是一個保險産品,不是保障型産品。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都可以做,如果一個保險公司把它作為主流産品,就是戰略選擇問題,我不會選擇。保險公司做理財産品是在大金融領域競爭,是和銀行、證券公司競爭,沒有優勢。我認為,萬能險只是一個産品,可以做,但不能做主流産品。壽險公司要以保障型産品為主,在自己的領域內精耕細作。”而萬峰的觀點實際上也可以代表目前保險行業出現兩大分化中的一派。
針對萬能險對應賬戶設置問題,有分析顯示,從專屬帳戶的投資掌控權來看,可以是由保險公司負責投資、保險公司定期將投資收益分配到客戶專屬帳戶的設計,這種設計一般稱為固定或傳統的萬能壽險;也可以是保險公司將專屬帳戶投資和某一股票指數(如標普500指數)掛鉤、收益由掛鉤指數的表現決定,這種設計一般稱為指數掛鉤的萬能壽險;最後也可以是由客戶自己獨立掌控專屬帳戶的投資,在保險公司提供的相互基金中自主選擇,自負投資風險,這種設計美國稱為可變萬能壽險,而國內一般將其稱為投資連接保險。
2012年開始,生命人壽在銀保渠道利用萬能險來做主打産品,迅速吸籌壯大自身規模,此後前海人壽、安邦人壽等公司也都跟進這類模式衝規模。而2015年高現價産品新規的推出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類産品的激進上衝。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萬能保險精算規定》中還要求保險公司為萬能險設立一個或多個單獨賬戶來單獨管理萬能賬戶的資産,可為萬能賬戶設立特別儲備,以及儘量保持結算利率平穩。眾所週知,保險資金大多來源於壽險一般賬戶下的準備金。
再看前海人壽的萬能險保費,《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資本補充債券2016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前海人壽規模保費453.55億元,同比增長123.10%。主要包括:傳統險規模保費121.93億元,同比增長132.82%;萬能險規模保費328.34億元,同比增長120.45%。
此外,根據近日廣東保監局發佈的轄區內保險公司的原保費收入情況,前5個月,廣東(不含深圳)原保費規模超過百億的壽險公司包括國壽、平安、和諧健康、前海人壽4家公司,而不少中小保險公司廣分公司的保費規模也超過30億元。
前海人壽2015年年報顯示,其已賺保費為173.6億元,而長期股權投資為130.2億元,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産的增幅更分別高達421.3%和303.0%;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同比增長165.7%、保戶質押貸款同比增長109.5%。其年報還顯示,目前的投資資産包括銀行存款、債券、基金、股票、保險資管産品、債權投資計劃、信託計劃、不動産、未上市股權等,其中涉及市場風險的資 産主要為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歸為交易類及可供出售類的債券。
據本報此前報道,除了前海人壽的險資,金融機構等“金主”的大量資金支援,也是寶能係四處舉牌底氣所在。而借助股權質押、收益互換、結構化資管産品、兩融等手段,寶能係將四兩撥千斤的杠桿工具,利用得淋漓盡致。
在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曾表示,近幾年,保險行業的風險變化出現了一些新趨勢,包括“長錢短用”與“短錢長用”兩種風險並存;現實性的信用風險日益凸顯;跨界並購和新業態使保險公司戰略風險和操作風險增大;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等。
在提及跨界並購的新業態時,陳文輝表示,跨界並購和新業態對於我們保險公司戰略風險和操作風險增大,“大家也知道最近有一些收購的行為,我一直説保險投資主要是財務投資,這種戰略控制性的投資,應該是比較少,但還是有。對於這樣一些投資,特別如果進入比較陌生的領域,可能這裡面帶來的風險就會急劇加大,這是我們償付能力考慮的問題。”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