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安邦或因800多億收購喜達屋涉嫌違規被調研

  • 發佈時間:2016-05-17 10:17: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博  責任編輯:郭偉瑩

  這家因多起百億級跨境並購案揚名海外的險企或將面臨來自監管層的調研。

  2015年年底的寶萬之爭中,前海人壽融資來源被核查,再到近日的保監會調研富德生命人壽、安邦來看,對於險企近幾年的頻繁舉牌與瘋狂海外“掃貨”,已引起監管層關注。

  5月9日,來自報道,保監會已召集相關部門開會,計劃派出一個小組赴安邦調研。

  本刊記者了解到,上周有接近保監會內部管理層的人士稱,這可能與安邦收購喜達屋過程中,800多億資金涉嫌違規有關。

  對於此事,安邦品牌部門負責人向本刊記者表示,內部暫時沒有聽説保監會前來調研事情。而關於800多億的資金涉嫌違規問題,該負責人也表示,“這種説法太不靠譜,收購都沒成功,怎麼能談到違規。”

  5月13日,本刊致電保監會,保監會對此不予置評。但有業內高管表示,這件事可能被過份解讀了。“雖然是同行,我們對安邦的投資去向並不很了解。但是,保監會派小組到安邦,用的是‘調研’,而不是‘調查’,‘調研’是個偏中性的詞。”來自國內一家保險公司銀保業務的高管對本刊記者表示。

  3月22日,曾報道,保監會對安邦近期兩筆海外並購(美國酒店StrategicHotels&Resorts以及喜達屋)持明確不支援態度。監管層也曾就其不支援態度與安邦進行過溝通,並向其詢問並購細節,讓其提供明確的融資安排。

  此前就有數據估算,安邦的境外投資已碰觸了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不超過總資産15%的監管紅線。

  然而,在監管層多次溝通之下,安邦于3月28日,還是對喜達屋收購進行了第三次加價。

  3月31日深夜,劇情反轉,安邦突然宣佈撤回對喜達屋14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一場開年的海外收購大戲就這樣草草結束。

  之後,安邦競購銀團曾聲明,“出於多重的市場因素考量,銀團決定不再繼續該筆收購。”而一同參加競購的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外表示:“安邦是一個主動的投資者,資金雄厚,但也會嚴守價格紀律,這是安邦銀團決定退出競購喜達屋的主要原因。”

  其實,如果這次收購喜達屋成功,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外並購案。

  而作為中國民營保險公司中的後起之秀,安邦近年來,也因為收購版圖橫跨歐亞大陸而在海外揚名。2014年至今,安邦曾以19.5億美元(約合120億元)從希爾頓手中接盤久負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以2.2億歐元(約合20億元)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以2.19億歐元(約合16.3億元)收購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DeltaLloyd)100%股權。

  喜達屋的收購是安邦在海外收購中極少數的遇挫案例。

  保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一季度,按規模保費計算,安邦人壽已經一躍成為行業第三,緊跟國壽與平安人壽之後,與平安人壽的差距僅為76億元。

  安邦給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一家神秘的公司,幾乎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其投資風格仿佛打上了掌門人吳小暉的標簽:直接、高效、彪悍。

  吳小暉作為安邦現任董事長,向來低調。2004年,吳小暉用約5億元資本金創辦了安邦保險,僅用了十年時間,吳小暉就把一個中小型財險公司,發展成為總資産七千億的大財團。

  2015年初,吳小暉曾親自到哈佛大學求賢。並在演講中提到,“為什麼安邦十年發展那麼快?我們的決策流程是日結制,從縣級機構到總部的全流程是一天,每天太陽下山之前必須決策,如果沒有在規定的環節中執行完畢就要落實罰款給上下游流程的人。開始大家不在意,真正實行這個制度效率就出來了,它幫助你克服人類的惰性。制度的管理是一個系統的能力,別的公司可能三個月做一個決策,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去執行,我們的效率非常高,而且跟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

  據悉,安邦內部的決策都由專業人士負責,吳小暉只保留否決權。但也有業內投資人曾在閒聊時透露過,安邦投資業務部門,約每十人一個團隊,分別負責不同的投資項目,都可以直接向吳小暉彙報,從而簡單快速做出決策。

  還有一點是現在很多大型險企的投資部門都是投研分開的,而安邦是投研一體化的。“我們公司內部是投資研究一體,網際網路文化把行業研究團隊和投資人的利益連在了一起。”吳小暉在公開演講中表示。

  安邦的投資決策大膽、激進、高效,但是其資金來源也受到監管層的高度關注。

  在人民幣利率下降、美元進入加息週期的背景下,海外資産的配置逐漸成為境內保險機構抵抗經濟週期和利率週期、分散風險的重要途徑。截至2016年1月17日,共有超過10家保險機構取得境外投資業務資質。有國內知名保險公司資管部門總裁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保險公司海外投資是正確的道路,也是未來的方面。但是,安邦頻繁海外舉牌肯定不合適,我不相信中國目前的險企在海外有那麼強的實力和穩定現金流。

  也曾報道了市場觀察人士的觀點,安邦在競購喜達屋交易中的表現,也將對近期大舉海外並購的中國買家形象造成一定影響。因為自始至終,安邦財團並未對監管審批的確定性和收購資金來源及確定性向外界做出説明。

  從2015年年底的寶萬之爭,前海人壽融資來源被保監會核查,再到近日的保監會調研富德生命人壽、安邦來看,險企近幾年的頻繁舉牌與瘋狂海外“掃貨”行為已經引起監管層關注。監管層也開始了對保險公司風險管控能力,以及資金來源去向加強監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