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為保險創新提供原動力
- 發佈時間:2016-04-14 03:34:27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前段時間,日本的電飯煲、馬桶蓋成了萬金油,數不盡的好處,幾乎霸佔了朋友圈的每一個角落。最近,香港保險也有向日本馬桶蓋看齊的趨勢。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2015年深圳等內地遊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單保費累計316億港元,佔香港保險業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4.2%,相當於內地客戶買走香港1/4的保險。
內地遊客在香港購物一直都不是稀罕事兒,尤其是那些打上“港産”標簽的商品,自帶三分光環,不斷吸引內地遊客關注。只是以前都是買包、買電子設備、買藥、買奶粉,現在已經上升到買保障。而且,內地人在港買保險的數量不斷猛升,一個經常出現的場景是幾大保險公司的客戶中心人滿為患,攥著保單的內地客人排長隊交保費。
究其原因,首先是價格優惠,同款保險産品中,在內地的價格比在香港的價格高出30%-50%左右。其次是保障範圍,香港保單中大多可保50種以上重大疾病,甚至近百種疾病保障,其中還包含一些輕症,遠遠高於內地保單中的30余種。最後是服務,尤其是理賠環節,不少香港保險公司標榜為“窄近寬出”,只要是承保成功後,遇到理賠環節直接就可以獲得賠付。
但是,以上都是香港保險的有利面,有專業人士提醒説香港保險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好,不僅容易涉及法律糾紛,所謂的高額收益也是一種演算後的虛數,並不能當作最終盈利。
作為消費者,挑選經濟實惠的商品無可厚非,那麼在保險保障方面,自然也是越全面、越划算就越發受到市場推崇,而香港保險熱銷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內地保險産品市場的巨大空缺。
如果內地的保險産品在設計上也能囊括50種以上重大疾病,那麼消費者何必捨近求遠,蜂擁至香港買保險?相對香港市場而言,我國保險市場無論在監管還是産品等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一直以來,內地保險市場産品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這與監管政策上的限制有一定關係。此外,與國際接軌的香港保險市場更敢於尋求高收益投資標的,受投資標限制也較少,這直接導致了內地保險産品的分紅收益率遠不如香港保險産品。
不過,近年來,尤其是保險“國十條”頒布以來,內地保險行業逐步開始了一些改革措施,旨在加強保險行業的市場化,鼓勵險企持續創新。如健康險的稅收優惠政策,壽險價格下降了20%以上,以及車險市場費率改革的試點擴容,都預示著監管層已經開始考慮放開內地市場的監管限制,進一步加快其市場化進程。香港保險為保險創新提供原動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與香港、與國外的價格接近,産品會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