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監會叫停“短平快”理財産品

  • 發佈時間:2016-03-28 08: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婧  責任編輯:田燕

  市場對“短平快”的高現金價值保險理財産品熱情高漲,中小型保險公司借此實現公司規模迅速壯大。這類産品雖然推動了保險行業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卻潛藏著保險公司資産錯配風險。為了進一步管控行業風險,保監會叫停了1年期理財産品,並對1年期以上産品設置了過渡期。

  被業內稱為“短平快”的高現金價值産品(以下簡稱“高現價産品”)正被保監會施以重擊。

  3月18日,保監會出臺《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關於高現價産品的爭論終於有了來自官方的明確表態。此前,2015年12月,保監會曾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高現金價值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淘寶保險平臺搜索“理財險”發現,相關頁面顯示“沒有找到你需要的保險”。此外,京東金融與翼支付的甜橙理財中,理財險也已下架。

  重新定義“高現價”

  《通知》對高現價産品定義、銷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按此前規定,高現金價值産品是指第二保單年度末保單現金價值與累計生存保險金之和超過累計所繳保費,且預期該産品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三年的産品。《通知》稱,新規將於3月21日起正式實施。

  無疑,原來的“高現價産品”改稱“中短存續期産品”是此次《通知》最為顯著的改變之一。業內猜測,保監會的意圖是更加強調産品的存續期間,而不只是現金價值的高或者低。

  針對此變更,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告訴記者,對“高現價産品”的提法修改為“中短存續期産品”的原因在於,經過徵求業內意見,現行的高現價産品定義範圍相對較窄,主要涵蓋實際存續期限在三年期以下(不含三年期)的産品。然而,此類産品的主要風險點就在於,實際存續期限較短,給保險公司帶來的資産負債錯配、現金流不足等風險相對較大。

  袁序成認為,《通知》的發佈,將有利於人身保險公司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進一步發展風險保障類産品,理性發展中短存續期産品,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有利於人身保險公司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加強資本規劃和管理,促進全行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於人身保險業為資本市場、實體經濟以及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實際上,現金價值高本身並不是引發風險的直接原因,現金價值高反而有利於減少投訴糾紛,有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袁序成坦言,如果將實際存續期在三年及以下的此類産品稱作“高現價産品”,易造成誤讀。

  資産錯配風險凸顯

  依靠短期險衝規模,快則快矣,風險倍增。一直以來,中短存續期保險産品由於具有收益穩定、透明度高、銷售誤導少等特點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歡迎。

  自2014年末開始,以生命人壽、華夏人壽、前海人壽為代表的中小型保險公司通過萬能險熱銷實現公司規模迅速壯大。然而,中短存續期保險産品雖然推動了保險行業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卻潛藏著保險公司資産錯配風險。

  不僅如此,在銀保渠道或網際網路渠道,個別中小公司銷售的中短存續期産品投資于中長期資産博取高收益,實際存續期限只有1或2年,存在“短錢長投”風險隱患。

  對此,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認為,為了保證收益水準,保險公司一方面投資收益高的非標資産,一方面積極配置股票舉牌上市公司。本身這些高現金價值的萬能險産品配置非標資産就存在期限錯配現象,如果産生流動性風險加之險資在股市中被套牢,這將進一步加劇流動性風險,引發流動性危機。

  尤其是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中短存續期産品收益可能低於同期定期存款或理財産品,對客戶吸引力下降。加之短期內滿期給付和退保,容易給公司帶來現金流不足風險。

  袁序成也認為,中短期保險理財品對於保險公司剛性兌付壓力大,將造成流動性風險。

  海通證券認為,低利率環境下,高現價産品的利差損風險和現金流風險加大,保監會進行規範屬預期之中。而且高現價産品存續期較短,在目前央行頻繁降息的背景下面臨巨大風險。

  “我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關注資産負債匹配的問題。近兩年保險業的快速發展確實出現了一些資産負債的錯配問題,所以行業要加強資産負債管理,更多關注負債端,通過資産端來支援和服務於負債端的發展。”袁序成透露,未來還要做出一些調整,尤其是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作為監管部門,更要做好資産負債方面的風險監測,做到早預防,防止行業出現系統性風險。

  風險管控再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指出,為強化對中短存續期産品的規模管控,保險公司銷售中短存續期産品規模超過限額的,應立即停止銷售中短存續期産品。業內認為這是保監部門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基礎上,採取的早預警、早發現、早介入措施。

  事實上,今年1月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大增近60%,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同比暴增181.17%,主要是由於高現金價值産品的推動。可預計的未來,曾在市場紅極一時的1年期萬能險、分紅險等擁有投資功能的保險産品將被下架。

  保監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有57家保險公司出售中短存續期産品,累計規模保費在6500億元左右,佔人身險總體規模保費的27%,3年後,這一數字要控制在20%左右,也就是説規模保費要控制在5500億元以內。

  為了應對部分中小公司可能産生的流動性風險,監管部門採取了緩衝措施。《通知》指出,對保險公司在售的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給予3年的銷售過渡期,並要求3年後此類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額度不高於總體限額的50%。

  另外,對於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産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産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給予了5年的過渡期。

  增資潮或涌現

  保監會要求中短存續期産品規模管控的基準與投入資本和凈資産掛鉤,即要求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産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産較大者的2倍以內,切實防範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風險。

  事實上,在此前償付能力一代的環境下,一些保險公司的杠桿可以達到數倍甚至10倍,一家註冊資本金10億的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有可能達到100億。

  不過,隨著新規中的資本約束嚴格執行,保險公司可以收攬的保費總量將呈現下降趨勢。過去通過高收益大賣保費、在投資端賺錢的運作方式將不可持續。

  不僅如此,對於在通知實施之日時中短存續期産品銷售規模已經超過限額的保險公司,可以寬限其在3個月內通過增資等方式,確保其中短存續期産品的保費規模重新滿足限額要求。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已有8家險企合計進行9次增資,包括利安人壽、前海人壽、珠江人壽、中國人壽保險(海外)、渤海財險、天安財險、信泰人壽以及天安人壽。

  1月4日,利安人壽增資至33.9億;1月7日,前海人壽增資至85億,珠江人壽增資至47.5億;1月8日,中國人壽保險(海外)公司增資至59.4億元,渤海財險增資至16.25億;2月3日,天安財險增資至125.3億元;2月29日,信泰人壽增資至35.29億元;3月11日,天安人壽註冊資本金增至95億元,珠江人壽註冊資本金增至56億元。

  其中,珠江人壽就進行了兩次。珠江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連續兩次增資主要是因為,公司業績在2015年實現了快速增長,消耗了相應的資本金,考慮到未來業務擴張的速度,需要提前做好資本金準備。

  投資能力備受考驗

  新規無疑考驗著保險公司投資能力。

  一般來説,保險投資通常會根據保險産品的特點,做相應期限的配置。高現金價值産品的負債成本較高,這部分資金的配置越短,所承受的虧損總量就越小;當這類産品從3年延長至5年後,保險公司面臨的投資壓力可能會更大。

  據保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共有57家保險公司銷售高現價産品,保費規模約為6500億元,佔人身險保費的27%。《通知》出臺後,此類産品的總體比例擬控制在20%以內,規模或從6500億元逐漸回落到5000億-5500億元。

  海通證券認為,上市公司高現價規模佔比均低於行業平均。考慮此類産品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極低,同時投資壓力較大,2016年大型壽險公司均計劃壓縮高現價産品的絕對規模。

  中國人壽副總裁徐海峰向記者證實,中短存續期保險産品的新規對中國人壽影響不是很大。

  事實上,以萬能險為主要産品的中小壽險公司在增員乏力、個險難做的情況下,與大型保險公司拼保障型産品力有不逮。相比之下,雖然萬能險大部分不能被計入保費收入,但卻能帶來現金流,通過投資賺利差。

  不過,海通證券認為,高現價産品存續期較短,在目前央行頻繁降息的背景下面臨巨大風險。尤其是對於中小保險公司,或將面臨巨大現金流壓力,負債成本可能進一步提升。2015年反映未能通過風險測試的萬能險和分紅險的投資收入部分(多為萬能險)“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較2014年大幅增長。2014年全年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3917億元,2015年大幅增長103%至7947億元。其中,華夏、正德、前海等部分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數倍于原保險保費收入。以華夏人壽為例,其2015年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2億元,而同期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高達1520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