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小險企或遭停售衝擊波 銀保渠道火爆場景難再現

  • 發佈時間:2016-03-28 08: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從上周起,保監會發佈的《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實施,按照要求,“各人身險公司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立即停售”。新政實施一週,省城濟南的落實情況如何呢?

  25日,經濟導報記者走訪多家商業銀行網點發現,以往常見的1年期理財型保險在銀保渠道已銷聲匿跡,個別股份行甚至將2年期和3年期理財型保險産品一併收緊。另外,導報記者從濟南多家險企獲悉,1年期理財型保險均已按規定下架。

  “新規較為嚴格地控制了未來中短存續期産品的發展規模,對於較為依賴此類産品的人身保險公司來説,面臨一定的壓力。”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分析,從風險控制和著力發展保障型産品的角度來看,此次新規也是各險企、尤其是依賴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險企借機轉型的機會,有利於提升其保險産品的業務價值,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火爆場景難以再現

  2月底,導報記者就曾走訪濟南各大商業銀行網點發現,包括農業銀行(601288,股吧)、工商銀行(601398,股吧)等在內的國有銀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等,均有理財型保險産品在售。與此前專攻銀行自有理財産品相比,其工作人員也開始熱衷於向投資者推銷理財型保險産品。

  雖然此前監管部門多次發文提醒高現金價值産品存在的風險,鼓勵險企調結構,加強保障型、儲蓄型産品的開發和銷售,但在具體禁令未出臺落實的情況下,仍有不少險企押寶銀保渠道。

  最新的同業交流數據也顯示,今年1月,50家人身險公司銀保新單規模保費收入創下360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28億元同比增長96.9%。其中,富德生命人壽借助短期高利率産品奪下了規模保費冠軍寶座。另外,包括華夏人壽、安邦人壽、幸福人壽在內的多家險企借助銀保開門紅成功逆襲。

  而上周開始(3月21日起)實施的《通知》,似乎已預示著如此火爆的銀保渠道開門紅場景明年或難以再現。

  按照保監會下發《通知》要求,人身險公司對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立即停售,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其中,中短存續期産品被定義為,“前4個保單年度中任一保單年度末保單現金價值(賬戶價值)與累計生存保險金之和超過累計所繳保費,且預期該産品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5年的人身險産品。”值得注意的是,投資連結保險産品、變額年金保險産品除外。

  為了解省城濟南的新政落實情況,導報記者走訪了多家商業銀行網點。在位於濟南市高新區的一家郵政儲蓄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導報記者,1年期理財型保險已經下架。

  而在其相隔不遠的工商銀行網點內,理財經理則表示,該銀行受影響不大,因為一直以2年期及以上理財型保險産品的銷售為主,此次禁售的1年期産品幾乎沒有。他同時表示,“因為存續期1年以上3年以內的理財型保險産品,監管也在收緊範圍內,所以有購買意向的投資者應儘早購買。”

  相較于僅將1年期産品下架的商業銀行,部分銀行則完全暫停了理財型保險的銷售工作。一位華夏銀行(600015,股吧)理財經理嚮導報記者透露,受新政影響,其所在營業網點已于上周下架1年期理財型保險産品。不僅如此,2年期以及3年期産品也一併停售。

  “短錢長投”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監管政策的修訂中,監管部門將此前的“高現金價值産品”的提法改為“中短存續期産品”,在對其定義的基礎上,對實際存續期間在5年期以下(不包括5年期)的産品進行規範。對此,保監會表示,原有規則中“高現金價值産品”定義的範圍相對較窄,同時也不能準確反映此類産品的主要風險點。

  事實上,現金價值高本身不是引發風險的直接原因。雖然此類産品保險期限一般較長,大多在5年或5年以上,但實際存續期較短,通常為5年以內。這就可能給險企帶來資産負債錯配、現金流不足等風險。

  “對於我們來説,個險主要靠長期期繳,新的監管政策對我們影響不大。”某上市險企山東地區負責人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中小險企影響較為明顯。他坦言,這是因為不少中小險企近幾年保費規模增長迅速,很大程度上依賴的就是理財型保險,即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數據顯示,2015年的短期理財型保險規模保費在6500億元左右,佔人身險總體規模的27%,有險企佔比甚至在90%以上。

  另外,來自保監會的數據顯示,人身險方面,2015年全行業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凈流入8539億元,年末整體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96%。對此,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短存續期産品風險總體可控。但其也同時提到,由於各險企發展策略的不同,經營管理水準的差異,個別險企在發展中短存續期産品時較為激進。

  據導報記者了解,在銀保渠道或網際網路渠道,個別中小險企投資于中長期資産博取高收益,而銷售的中短存續期産品實際存續期限只有1或2年,存在“短錢長投”風險隱患。而當資本市場不景氣時,部分中短存續期産品收益可能低於同期定期存款或理財産品,對客戶吸引力下降,一方面新單保費收入可能下降,另一方面存量業務退保可能上升,也容易給公司帶來現金流不足風險。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以中短存續期産品為主營業務的個別險企,可能存在的資産負債不匹配以及現金流不足這兩大風險隱患,是引起監管部門以及市場方面關注的主要原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