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險資境外投資超360億美元 爭設海外投資平臺

  • 發佈時間:2016-03-22 09:27:46  來源:東方網  作者:李致鴻  責任編輯:郭偉瑩

 

 

  萬豪、安邦關於喜達屋的收購爭奪戰告一段落,但險資出海的“大潮”並未褪去,截至2015年12月末,共有49家保險機構獲准投資境外市場,投資餘額為362.27億美元。對於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多位受訪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表示,一是監管政策逐步放開,鼓勵保險機構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範圍;二是境內金融市場的産品和工具難以滿足保險資金的配置需求。

  3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末,共有49家保險機構獲准投資境外市場,投資餘額為362.27億美元,佔上季末總資産的2.02%。

  這一數字與截至2014年12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餘額239.55億美元相比,增幅為51.23%;與截至2012年12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餘額97億美元相比,增幅為273.47%。

  數據增長的背後,是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在兩大方面的擴圍。從投資地域來看,由香港逐步拓展至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從投資品種來看,以股票為主,並逐步擴大至股權、股權投資基金和不動産等。

  對於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多位受訪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表示,一是監管政策逐步放開,鼓勵保險機構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範圍;二是境內金融市場的産品和工具難以滿足保險資金的配置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保險資金對不動産的投資似乎格外熱情。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保險機構先後將倫敦金絲雀碼頭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倫敦勞合社大樓、等地標性建築收入囊中,而安邦保險聯合弗勞爾斯投資公司、春華資本有限公司等與萬豪國際公司對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的收購之戰也剛剛落下帷幕。

  “因為不動産看得見、摸得著,容易估值。”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曹德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地標性的建築一般都屬於保險機構,在美國、英國以及在中國都是如此,而且保險機構收購地標性建築相當於為自己進行了全球性的廣告宣傳。”

  當然,一枚硬幣總有正反兩面。江泰國際合作聯盟主席沈開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坦言,“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一方面可能涉及東道國法律制度、稅收制度、外匯制度、勞工問題等風險,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其整合內外部資源能力和跨國經營水準,增加市場份額和話語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人口就業。因此,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雖然面臨著一些風險,但只要管控好風險,一定能夠實現和東道國的互利共贏。”

  股票投資佔比42.03%

  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從上述權威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餘額中,股票投資152.25億美元,佔比42.03%;股權投資(含股權和股權投資基金)89.9億美元,佔比24.82%;不動産投資44.88億美元,佔比12.39%;銀行存款37.2億美元,佔比10.27%;債券投資16.2億美元,佔比4.47%;股票型基金13.7億美元,佔比3.78%;其他投資8.13億美元,佔比2.24%。

  不難發現,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餘額中,股票投資以42.03%的比例位居首位,股權投資(含股權和股權投資基金)以24.82%的比例次之,不動産投資以12.39%的比例位居第三。

  對於這一原因,中國人保資産管理公司宏觀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魏瑄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由於保險資金受限于投資區域和品種,加之香港主機板市場中的一些上市公司實際業務在境內開展,保險資金較為熟悉,因此香港主機板市場中的上市公司是其主要投資目標。”

  魏瑄接著説道,“未來,受監管政策逐步放開和保險資金負債匹配需求的影響,上述比例結構有望更加平衡。”

  2012年10月,保監會發佈《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下稱“《細則》”)。2015年4月,在《細則》的基礎上,保監會發佈《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拓展了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受託投資範圍,將其受託集團內保險資金投資境外的市場,由香港市場擴展至《細則》允許的45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擴大了境外債券投資範圍,將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産品應具備的信用評級由發行人和債項均獲得BBB級以上的評級,調整為債項獲得BBB-級以上的評級,以符合國際投資慣例;投資標的增加了香港創業板股票。

  不過,無論保險資金的觸角延伸至哪一領域,最重要的是儘量“考慮到在所有底線情況下都能夠盈利”。正如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吳小暉此前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表示,“保險資金在投資的財務數據測算過程中,需要判斷採取的商業模式能不能盈利,現金流能不能持續,以及能不能帶來財務回報等。”

  從投資地産到投資平臺

  從一個側面便可以看出保險資金給境外不動産市場留下的深刻印象。當上周,“紐約的地標建築之一Plaza Hotel(廣場酒店)預計將在下月拍賣”的消息不脛而走時,當地媒體紛紛進行了“鋻於地標性酒店房産的並購交易中頻頻閃現中國資本,尤其是保險資金的身影,Plaza Hotel(廣場酒店)的拍賣是否又將吸引這些中國大鱷的關注”的報道。

  這樣的猜測不無道理,因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安邦保險、弗勞爾斯投資公司和春華資本有限公司組成的財團提出了每股76美元現金收購方案,欲將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從萬豪國際公司的手中爭奪過來,但最終未能如願。

  事實上,保險資金鍾情于不動産早已不是秘密。例如,2013年6月,中國平安以2.6億英鎊的價格收購勞合社大樓;2014年10月,安邦保險斥資19.5億美元收購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2015年2月,陽光保險以2.3億美元(約合14.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巴卡拉酒店收入囊中等。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一般來説,保險資金最為看重的是投資的安全性、穩定性。境外成熟地産市場的長期回報較為穩定,而歐元和美元的匯率也相對穩定,符合保險資金選擇長期負債的要求。在人民幣未來貶值預期及境內投資産品收益率不理想的背景下,保險機構選擇投資收益穩定的海外不動産,可以更好地管理保險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資金近來在購置不動産的策略上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房産投資諮詢和服務機構仲量聯行在報告中表示,隨著內資保險機構開始熱衷於收購海外不動産,它們的收購策略也有所改變,即從直接投資房地産轉變為投資基金以及成立合資公司。通過設立合資公司,內資保險機構能迅速熟悉當地市場,並有效獲取投資相關專業資訊。

  例如,中國平安與Blumberg Investment Partners合作投資的地産組合平臺;中國人壽與普洛斯(GLP)合作成立的用於收購倉儲業務的GLP US Income Partners II基金以及安邦保險計劃收購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 LP)旗下的地産投資信託企業Strategic Hotels &Resorts Inc.。

  對此,一位大型保險機構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解釋稱,“這種變化主要是保險資金為了規模化、系統化地推進不動産投資,選擇更為合適的項目並提高效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