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安邦組團競購喜達屋 負債端驅動險企海外掃貨

  • 發佈時間:2016-03-16 09:46: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袁園  責任編輯:郭偉瑩

  

  險企海外再開“掃貨”模式。

  3月14日,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以下簡稱喜達屋)發表公開聲明稱,3月10日收到了一個財團主動提交的非約束性提議,願以每股76美元的價格收購喜達屋所有股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知情人士得知,這一財團就是由中國安邦保險集團、美國J.C.Flowers&Co與春華資本三家機構組成的聯合投資體。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幾天,安邦剛被爆出有計劃購入美國酒店StrategicHotels&Resorts。安邦的這一系列動作,被看作是2016年險企“走出去”的開端。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海外資産配置是險企投資多元化的一種方式,也是近幾年的一種趨勢。同時,國內經濟的回升緩慢、險資配置壓力大也是險企走出去的一個原因。

  逾128億美元競購喜達屋

  2015年11月16日,美國酒店巨頭萬豪國際集團宣佈,同意支付約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然而,這個“聯姻”還未確定,半路就殺出了以安邦為首的團隊。

  喜達屋3月14日發佈聲明稱,收到一家財團發來的非約束性收購要約,對方稱,願以每股76美元現金收購該公司所有股票。該聯合投資體給喜達屋的估值是128.4億美元,高於之前萬豪國際向喜達屋提出的121.8億美元收購要約。

  據知情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這一交易仍處在競購期。按照每股76美元的價格估算,完成這筆交易總計將需要超過120億美元。若交易達成,可能將創下中國企業在美並購的最高單筆紀錄。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安邦收購動作頻頻。據彭博社等多家媒體報道,美國當地時間3月12日,安邦保險以65億美元(約合422億元人民幣)向美國私募基金巨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購入奢侈酒店StrategicHotels&Resorts,不過雙方公司尚未正式宣佈該交易。

  實際上,不只是安邦,近幾年國內險企對“走出去”均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2012年10月,保監會發佈《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規定保險資金可以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發達市場主要城市核心地段,投資具有穩定收益的不動産。隨後,投資海外不動産就成為險企資産配置中的重要部分,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安邦保險、平安保險等多家險企開啟出海投資模式,在倫敦、紐約、雪梨等多個繁華地區購買寫字樓和酒店,安邦更是收購南韓東洋人壽、荷蘭Vivat保險等多家保險集團。

  安邦收購StrategicHotels&Resorts和喜達屋的計劃也被看做新一年險企海外並購的開端。

  高負債成本加劇資産“慌”

  如今,險企“買買買”的新常態已經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極大關注。那麼,險企頻頻大手筆並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某險企投行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無論是權益類投資還是海外配置,都是險企多元化投資的一種方式。海外投資近幾年才放開,國外相對成熟的金融市場有利於險企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更好地配置長期投資。此外,保險業高速增長、大量現金流涌入和國內經濟回升動力不足等,也逼迫險企將目光鎖定較更穩定、升值潛力大的標的,以期獲得更多的回報,舉牌潮和海外並購都可以看做是配資的一種方式。

  《2015保險資管市場運作報告》顯示,2015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達到2.4萬億元,加上今年陸續到期的資産,需要配置的新增資金規模巨大,加大了配置難度和壓力。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仍在6%~8%,有時甚至超過10%,如此來看,險資資産配置的壓力倍增。

  對外經濟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認為,保險業發展快,在國內投資渠道有限,收益不穩定。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投資國外實體經濟,也是保險公司不得不維持的一個選擇。與此同時,相對於國內二級市場投資的不確定性,一些海外市場比較成熟,投資回報穩定。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今年初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明確表示,“十三五”期間還將進一步鼓勵保險業“走出去”,有效開拓全球市場。其中,途徑之一就是鼓勵中資保險機構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擴大保險業對外投資,參與國際保險競爭,有效開拓全球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