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險企去年豪擲1500億殺入PE 間接投資佔比逾八成

  • 發佈時間:2016-03-09 08:58: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潘玉蓉  責任編輯:郭偉瑩

  繼券商直投基金涉足股權投資引起私募股權投資(PE)界震動後,一個更大量級的機構投資者已經到來。

  證券時報記者獲得的一份保險投資專項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保險資金共參與32起PE投資事件,投資金額高達1514.79億元,總共涉及17家保險機構。其中,投資總額最大的是中國平安,投資金額佔到2015年險資PE投資總額的絕大部分。

  不少保險機構已開始密切關注私募股權投資,理論上保險資金可用於股票和股權投資的規模為3.71萬億。在證券時報2月中旬發佈的中國保險首席資訊官(CIO)調查顯示,股權投資是2016年保險公司重點關注以及願意增加投資意願的三大領域之一。

  體量可超萬億

  相比券商直投基金,保險可謂“巨型”機構投資者。

  2015年,保險業總資産12.3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66%。按照保監會規定,權益類資産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産的30%,理論上險資可用於股票和股權投資的規模為3.71萬億。

  相較之下,同期的券商直投公司,註冊資本434億元再加上管理資金,總規模在千億左右。保險股權投資可運用資金是券商的數十倍。

  “當年券商直投進入PE界的時候已經引起了行業震蕩,其實保險資金的進入才是真正的地震。”一位券商係PE公司人士表示。

  根據保險投資“穩健、安全”的原則,以及相關監管要求,目前保險資金的投資主要在大健康、大消費、大金融等領域。

  一位PE界人士表示,過去保險機構投資PE,往往要求兜底、每年有穩定現金流,這令PE機構難以接受,成為阻礙險資和PE合作的重要原因。

  不過,現在保險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正在提升。一位保險公司股權投資部門人士表示,由於投資PE在整體資産配置中的比例不大,保險公司的PE投資更多地參照市場標準,不再一定要求項目具有穩定現金流,公司內部會測算每一筆投資的償付能力影響。

  與險資匹配度高

  二級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保險資金正攜萬億體量資金衝向PE領域。

  目前險資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規模並無公開數據,但上述數據的發佈方上海容天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在過去一年裏,持續跟蹤了保險資金投資PE事件。除了得出以上數據,容天金融還發現,保險公司正在通過多種渠道加碼股權投資。

  “保險資金必將成為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力量。”容天金融旗下保險投資網總經理方少華表示。

  方少華稱,私募股權基金具有5~7年的投資週期,流動性相對較低,這與保險資金的匹配度非常高,保險資金是僅次於養老基金的最適合投資于私募股權的機構投資者。從保險公司角度看,中長期股權投資項目具有較穩定的回報率,是投資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種模式參與PE

  2014年保險資金參與PE的公開案例還屈指可數,2015年的險資PE投資事件,卻已像雨後春筍一樣次第冒出。

  上海容天金融的調研顯示,目前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主要模式有四種:股權收購、間接投資、險資設立PE,以及其他類型。當前,我國險資投資PE以間接投資為主,其次為直接的股權投資和險資自己設立PE機構或PE基金等方式。

  2015年,險資間接參與PE投資的事件有6起,投資規模1214.11億元,佔當年險資PE投資總額的80.35%。

  間接投資方面,從投資標的看,險資更偏愛與政府機構有關的基金産品,例如中國平安與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以及國家開發銀行組建了國內首只安全産業發展投資基金;從合作機構看,險資更偏愛與國內外一流PE機構合作,如同創偉業;在投資時點上,去年6月份股市大調整之後,險資出手的次數有所下降。

  2015年險資通過收購股權方式進行投資的事件共有19起,遠多於間接投資的方式,但投資總額僅為262.17億元。

  以股權收購方式進行投資的險企,大多成了投資標的的控股股東,最高控股比例達93.44%。股權收購標的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醫療健康行業企業和大型外資公司等,如螞蟻金服和Uber等案例。

  目前為止,險資設立PE的案例並不多,但已有實質性進展。2015年險資設立PE事件共4起,涉及金額38.51億元。從設立標的看,1起為醫療健康産業基金,其餘3起均與金融投資機構相關。

  險資參與PE的“其他類型”,是指保險公司與其他機構相結合,創造新的合作機制來完成投資。2015年總共發生3起合作事件,集中在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等領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