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門外漢”熱戀保險難摸深淺 專家提醒謹防風險傳導

  • 發佈時間:2016-03-09 07:47: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崔啟斌 陳婷婷  責任編輯:張明江

  各路資本覬覦保險牌照熱情未減。繼去年百餘家企業排隊拿保險牌照後,近日再有多家企業站出來喊話要成立保險公司,其中上市公司大名城就公開表示要成立一家黃河財險公司。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統計,今年以來又有近30家企業“搭幫”進軍保險業。這不禁讓人想到,去年資金紛紛涌入P2P行業的壯觀場面。有保險專家指出,資本蜂擁而入産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不容小覷,謹防風險傳導。

  “門外漢”來勢洶洶

  昨日,大名城發佈公告稱,旗下子公司名城福建出資3.5億元參股成立黃河財險。參與發起設立黃河財險的中央和地方企業共有8家。這是社會資本自去年以來大規模進軍保險業的一個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百家企業加入排隊等待保險牌照的陣營,今年就有30多家進行“搭幫”,來自不同的領域,如大數據雲計劃、健康醫療、金融、房地産等領域。如今年2月2日,金智科技公告擬與焦點科技、江蘇金智集團、蘇交科集團、潤和軟體、瑞華投資和慧擇保險等共計9家公司發起設立新一站線上財險公司(暫定名);而樂視網也聯合新沃資本、歐菲光科技等公司成立新沃財險公司。

  除了聲稱要參股設立財險公司外,不少企業還結伴向健康險領域發起進軍。如今年2月24日,東軟集團聯合陽光財險、陽光人壽設立陽光融和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這其中,就不乏對網際網路保險牌照情有獨鍾者,如京東、樂視網等都對網際網路保險牌照虎視眈眈,上述新一站線上也將有明顯的網際網路特性。

  不過,並非誰都能通過保險這一獨木橋,申請牌照的路仍較為漫長。因此,部分資本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躋身保險業,如中國中車競得中華保險20億股,京天利收購北京眾合四海保險代理51%股權、瀚華金控通過子公司完成對中利保險銷售公司的收購,來貼近保險業。

  押寶保險反哺主業

  對於來勢洶洶的各路資本,有分析人士指出,都在押寶保險牌照産生的反哺效應,以及保險業處於快速上升期都想分得一杯羹。據了解,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各類金融機構相繼進入了蕭條期,銀行利率下行、國債打破剛性兌付,連備受資本青睞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也讓各類資本敬而遠之,而保險業則被公認為還處於“黃金期”。

  2014年新“國十條”出臺,鼓勵資本參與發起設立各類保險機構以及加大推動健康産業、養老産業發展,這讓實力雄厚的企業嗅到了商機。不過企業在爭奪保險牌照方面卻各懷心思。

  如地産起家的大名城在公告中便明確表示,參與發起設立黃河財險是名城金控集團金融業板塊業務發展的重要舉措,對金控業務的協同發展將會産生積極影響;對於蘇交科參股設立財險公司,國海證券分析師譚倩表示,公司致力打造的智慧交通業務板塊形成了較好的基礎和新的盈利增長點。

  另有一些企業則試圖將本公司優勢與保險業結合,向健康産業挺進,還有一大部分科技企業則試圖對積累的大數據資源進行再開發,賣保險成為其賺錢的另一場生意。如參與設立融盛財險的東軟集團就表示,將充分發揮公司在汽車電子/車聯網、醫療健康等領域積累的海量數據與行業優勢,充分釋放東軟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積累,與東軟原有優勢業務形成互動。

  不過,不少企業則另有圖謀,希望通過保險渠道獲取保費,來反哺主業。“與銀行貸款、社會融資相比,保費獲得更為直接,成本更低,這也是傳統企業看中的。”一位保險分析師指出,一些保險公司的關聯交易就體現了股東的這一用意。

  警惕風險傳導

  保險牌照似乎只是看上去美,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如願淘得一桶金。對於較為專業的保險業務而言,絕大多數社會資本均屬於“門外漢”,他們如何遵循保險業經營規律?對保險這潭水究竟是深是淺還看不清。

  在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這十多年裏,有想法躋入的,也有無奈離開的。“都認為保險業是一塊有待深入開發的處女地,實則不然。”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朱俊生表示,保險業為需要長期投資行業,對股東的資金實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主業增長乏力,保險業又需要持續追資,選擇離開就成為一種必然。如民安保險原有的6家股東悉數退出,泛海控股旗下的武漢中央商務區建設投資公司接手成為控股股東;利安人壽的股東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匯鴻國際將持有的股份進行轉讓。

  “很多資本進入保險業的初衷只是財務投資,即通過獲取牌照資源,然後在較短時間內再通過資本市場運作,謀求"牌照溢價"。這就決定了很多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經營理念不單純,急功近利與粗放經營並存,經營理念與經營模式時常轉換,實踐中嚴重影響其經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導致管理層變動。”某險企人士坦言,目前保險業較為慣用的關聯交易,實則將股東的風險與險企緊緊捆綁,很容易出現風險傳導。

  此外,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公司交叉傳遞的現象加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保險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蘇表示,“金控集團若擁有保險牌照,業務員的業務範圍將更為廣泛,但是這種行業風險傳遞必須要重視”。可見,不少企業打著大金控的旗號,把各個金融通道融在一起,風險不容小覷。保監會此前就曾對非保險金融産品風險進行摸底排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