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越獄”付款 上限仍高達百萬港元

  • 發佈時間:2016-02-18 06:10: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尹力行  責任編輯:胡愛善

  1月21日,《證券日報》刊發的《富人投資新途徑買香港美元保險像買包一樣簡單》一文報道,用銀聯卡在香港買保險可以規避內地5萬美元的換匯限制。隨後,2月初就有消息稱,銀聯國際的最新指引將對全港所有保險機構實施交易額度限制,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

  2月4日,本報報道的《銀聯卡境外交易限額5000美元劍指香港保險》受到廣泛關注。而國家外匯管理局也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表示限額規定一直沒有變化,只是銀聯在近期的檢查中發現,很多商戶並未按規定進行金額限制。

  不過,對於刷卡的限制,有香港地區行銷員表示可以通過連續刷卡、網上交費等方式進行規避,上限仍可高達100萬港元。

  此前單筆過億港元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去年10月份,有一位香港地區保險公司的行銷員在網路上曬出一張銀聯卡的刷卡單,是一位內地客戶在香港的保險交費記錄,金額高達1億多港元。

  其實,內地高凈值人群去香港買保險不算是“新聞”了。每逢星期六,保險公司核保的辦公室前都會排起長龍,有時甚至排到樓下,從早排到晚。而一張張大額保單,也就這麼簽出來了。在香港保險業界,“大額保單”一般指保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保單,通常為壽險。

  一位香港地區保險公司人士曾表示,公司全年保險生意的1/3都由內地消費者貢獻,單次保費多的可達數千萬港元,大部分都是直接以內地銀聯卡交費的。

  據了解,由於內地對於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兌換並未完全放開,目前外匯局對於個人每年換匯實施總額管理,每年匯兌上限為5萬美元。因為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在境外刷卡買保險,幾乎成了很多人唯一“繞過”外匯管制的資金出境方式,自2014年底起,這條規定也成為不少香港大型保險公司熱門的宣傳行銷文案。

  不過,由於涉嫌洗錢、資産轉移等問題,與境外普通刷卡購物飲食等消費不同,赴港購買保險的做法一直有爭議,而相關政策的動向也一直備受關注。

  在《證券日報》1月底的報道刊登後,就有業內人士表示,“太高調了,官方不會坐視不理的。”沒想到銀聯的動作如此迅速,2月初銀聯方面就發佈最新指引。

  不過,在銀聯宣佈5000美元刷卡上限的指引前兩三天,相關傳聞已經傳遍了香港保險界,而《證券日報》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

  隨後,國家外匯管理局作出回應,並強調,其實此前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限制就一直存在,只不過銀聯在近期調查中發現,很多商戶並未遵守。

  記者發現,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下發境內銀行卡在境外使用的禁止類和限制類商戶類別碼的通知》(匯函〔2004〕19號)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規範銀行外幣卡管理的通知》(匯發〔2010〕53號,該文更新並廢止了匯函〔2004〕19號文),共有4個商戶類別碼(MCC)涉及境外保險類商戶,均有5000美元的限額。

  商戶類別碼是具體標識一家商戶的主營業務範圍和行業歸屬的代碼。而廣大消費者對於MCC碼的普遍認識,便是在進行刷卡消費時通過此碼分辨消費是否可以獲得積分等。

  據了解,保險類商戶既有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也有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保險。考慮到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旅遊或商務交往時,有購買小額保險的需求,為了落實銀行卡下經常項目可兌換政策,外匯局將保險類商戶設為金額限制類,持卡人在此類商戶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000美元,既滿足小額保險的合理需求,又實現對涉及資本項目的投資性保險的限制。

  然而,近期中國銀聯對境外收單機構進行調查時發現,部分保險類商戶未使用對應行業類別的限制類商戶類別碼,因此要求機構對商戶類別碼的標識和使用進行規範,確保監管政策和業務規則的執行效果。

  那麼,對於除銀聯外,內地居民使用也十分頻繁的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標識的境內銀行卡,是否可以在境外保險類商戶使用?

  外匯局表示,維薩、萬事達等國際卡組織標識的境內銀行卡,與中國銀聯標識的境內銀行卡,均可在境外保險類商戶使用。日前,外匯局已要求維薩、萬事達等國際卡組織標識的境內銀行卡發卡行,按照合規性、真實性的要求,執行金額限制類商戶的規定。

  行銷員有應對之策

  儘管按照規定,理論上支付較大金額可以多次刷卡,但是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的保額普遍較高,這意味著需要在終端機上刷卡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潛在“客戶肯定會知難而退的。”

  不過,對於通過多次刷卡規避單筆金額不超過等值5000美元限制的行為,外匯局稱,境內持卡人可以通過銀行卡支付其在境外旅遊消費或商務交往中正常合理的保險需求。對於持卡人通過多次刷卡從事其他目的保險交易的情況,外匯局將充分利用銀行卡交易有記錄可查這一特點,會同銀行卡組織、發卡行,對於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戶進行重點監測。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銀聯卡限制額度消息一經發出,就有行銷員想出了“應對之策”。

  一位周姓行銷員告訴記者,雖然每天每張保單的單次銀聯卡刷卡付款上限為5000美元,但每天上限為10次,即每天每張保單可以刷5萬美元,如果加上直系親屬的信用卡,一天至少可以刷10萬美元。

  “不過,真要是政策再有變化的話,也總會有辦法的!”上述行銷員如是説。

  而另一位行銷員李女士則表示,可以使用公司的E-Cashier(網上付款)方式交費進行規避。使用工行、建行、招商銀行、廣州銀行、光大銀行的借記卡,每次交易上限為100萬港元;而中國銀行交易上限為一筆50萬港元;農業銀行交易上限2萬港元;郵儲銀行交易上限1萬港元。此外,建議赴港簽單的同時開通漫遊,以便接收短信驗證碼,成功支付保費。

  記者近期再次諮詢時,一位行銷員瑪麗透露“其實現在還沒有金額限制”,但是當記者繼續詢問細節時,這位行銷員則顯得有些諱如莫深。

  限額或成推銷手段

  與此同時,也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銀聯將限制單筆限額的消息,或成為部分行銷員吸引客戶的行銷手段。他們通過政策變化營造出一種緊迫氛圍,以使感興趣的內地居民儘快下定決心赴港投保。在“證券日報微保險”微信公眾號發佈限額消息後,也有粉絲在後臺留言表示,對香港保險很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

  此外,推廣使用網上交費的方式,也不排除是對於公司內部電子商務推廣行為的支援。

  而上述行銷員瑪麗也向記者表示,她今年前兩個月的“戰績”一定比去年同期要好。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來,眾所週知的原因對香港旅遊業造成了明顯的負面衝擊,內地赴港遊客數量出現明顯下滑趨勢。據旅行社資料顯示,今年新春期間內地訪港旅行團下降約七成,而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數據顯示,2015年12月內地遊客到訪香港人次同比下降15.5%。然而,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內地客戶赴港新單保費依然維持較高的增長態勢。(2016年春節期間,內地居民境外刷卡消費最新數據,請關注“證券日報微保險”微信公眾號查看。)

  那麼,吸引越來越多內地客戶赴港購買的保險産品,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近日,廣發證券發佈研報稱,除了外幣資産配置的需求和規避5萬美元限額等因素外,保障條款優越以及同級別産品的費率優勢,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同時,作為一種穩妥的資産轉移媒介,其具備法律所承認的避稅避債合法性也是一大“賣點”。

  不過,研報同時表示,無論香港保險産品還是內地保險産品,均是先有保障後有分紅,隨著兩地客戶的保障意識和理財概念不斷強化,保險市場才有了更多産品供選擇。而從趨勢上看,內地保險業與香港保險業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