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監會下發調研通知 擬建信用紅黑名單制度

  • 發佈時間:2016-02-03 08:53:07  來源:東方網  作者:黃蕾  責任編輯:郭偉瑩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對於經營風險和信用的保險業來説,誠信更是安身立命之本。不過一直以來,部分保險公司往往以保費規模為導向,銷售誤導、惜賠拖賠、不正當競爭等失信行為屢見不鮮,給整個行業的形象和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為扭轉這一態勢,保監部門開始連續重拳出擊。

  記者獲悉,保監會在近日向各保險公司下發的一份調研通知中透露,將加快推進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保險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其中相對應的是建立“紅名單”制度和“黑名單”制度。

  所謂的“紅名單”制度,就是加大對守信行為的表彰、宣傳和支援力度,對誠實守信的保險從業人員在資質認定、職業發展上實行適當傾斜政策,對誠實守信的保險消費者通過價格機制等措施實施適度優惠政策;而“黑名單”制度,就是對失信行為進行懲戒,通過制定保險業信用基準性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完善失信資訊記錄和披露制度等。

  根據收到調研通知的保險公司人士透露,涉及“紅名單”制度,監管部門分別就如何建立保險業“紅名單”制度及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目前保險業開展的哪些活動適合納入“紅名單”選取範圍,對守信激勵對象可以採取哪些激勵措施及依據等進行書面調研;而“黑名單”制度的調研,主要聚焦于保險業哪些具體失信行為可以納入聯合懲戒,保險業聯合懲戒的對象及其範圍如何界定及依據,對失信懲戒對象可以聯合哪些部門採取哪些懲戒措施及依據。

  “紅黑名單”制度建立的一個大背景是,保監會提出的《中國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保險業信用制度體系、信用評價基本規則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保險業統一開放的信用資訊系統和覆蓋全行業的徵信系統基本建成,保險信用服務體系比較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揮作用;保險服務明顯改善,市場秩序顯著好轉,保險商務誠信、保險政務誠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消費者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行業誠信意識普遍增強,誠信文化建設紮實推進,保險信用環境明顯改善。

  《規劃》實施具體將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16至2018年是全面推進階段,即保險業信用制度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信用資訊的記錄、存儲、處理、管理和使用實現標準化和規範化,信用記錄覆蓋率力爭達到80%;保險業各類信用資訊數據庫和共用平臺建設基本完成,行業內信用資訊的互聯互通和交換共用基本實現。

  實際上,一直以來之所以出現保險從業人員的不誠信行為,與其違規成本偏低不無相關。而“紅黑名單”制度的建立,將加大對失信主體的約束和懲戒力度。保監會將在市場準入、資質認定、行政審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實施信用分類分級監管,根據失信類別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懲戒,失信者的違規成本將明顯上升,與此同時,隨著披露制度的完善,失信者在保險市場交易中也將受到一定制約。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從之前加強和改進小額簡易理賠等服務,還是到現在的建立信用體系“紅黑名單”制度,保險業從以“保費規模”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轉型發展基調日漸清晰,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提升保險業社會信譽和保險消費者滿意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