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主線勾勒保險業供給側改革路線圖
- 發佈時間:2016-01-27 09:12:1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15年,中國保險業迎來了歷史上盈利最好、發展最快的一年;2016年,面對保險“新國十條”繼續釋放的政策紅利,保險業究竟如何再上一個臺階?這是目前擺在行業監管者和從業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實際上,2016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已經釋放出核心基調: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而就如何圍繞、如何融入供給側改革這個問題,保監部門已經開啟專項課題研究和行業內部調研。
據記者了解,目前,業內的反饋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是在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與水準的過程中,如何提高保險保障的供給品質;二是保險行業內部自身的供給側改革,主要聚焦于産品、服務、資金運用等。
關於第一點,保監部門目前正在爭取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聯手推出一些項目,或是在已有項目上進行進一步創新。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提升大病保險服務水準,推動稅優商業健康保險和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等。
具體到各省市的項目落地,又存在不同程度的進展與深度。以走在創新試點前沿的上海為例,在2015年率先推出航運保險産品註冊制改革、保險仲介機構股權資訊監管試點、大病保險創新制度等之後,2016年將有一些重大改革政策將被推動落地。
從記者了解到的資訊來看,上海正在推進中的這些新政策包括:一是由上海發改委牽頭,以“社保+商業保險”的模式,探索建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針對老年護理需求的商業保障計劃,建立與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相銜接的統一支付制度;二是推出用醫保個人賬戶資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政策,目前相關方案已經上報,保險行業也已就此開發出兩款創新針對性保險産品,涉及住院自費部分報銷等範圍,這一政策有望於今年落地;三是深化大病保險制度,更深地介入醫藥費用控制、利用資訊化手段提升服務能力;四是在自貿區保險市場體系基本成形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外匯保險等相關業務。
對於第二點保險行業自身可開展的供給側改革,其實業內高管及專家最近一段時間已開始紛紛建言。在近日一次公開場合,新華保險總裁萬峰就對壽險産品及服務供給側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壽險主流産品性價比較低、産品繁多但不能完全滿足民眾需求等供給側問題,一直困擾著壽險業。
因此,萬峰直言,壽險業目前迫切需要一場供給端的變革。體現在産品端,應在産品上體現保險提供保障的經營思想,加快壽險産品向養老、醫療、健康等保險保障領域的供給轉型;在服務端,做好基本服務、提升代理服務、打造服務平臺。“解決了供給側改革問題,保險業才能實現快速發展,否則就沒有增長的新動力。”
“另外,在保險資金運用方面,在投資渠道已經全面放開的基礎上,未來重點看資産端的産品供給改革。”保險資管圈資深人士分析稱,能否找到符合保險資金需求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對於投資風險的把控,將決定保險公司未來的發展走向。
而從監管近期的表態來看,下一步將不斷創新保險資産管理産品和資金運用方式,引導保險資金通過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援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設,通過保險私募基金、股債結合、優先股、資産支援計劃等,加大對科技型小微企業、戰略新興産業的支援力度。同時,保險資管産品的流動性問題也有望得到解決。
正如業內專家所言,“其實,無論基於哪一條主線,外部提升保險服務民生的供給品質,還是內部自身供給端變革,與保險業相關的供給側改革都是朝著更加市場化、專業化、客戶化、高效化的方向進行的,創新將貫穿整個改革。”